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云南热带地区是我国热带森林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利用和保护热带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经验。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云南我传统的新发展的利用热带森林的方法并对它们的经济,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净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增量、凋落量、叶虫食量和净初级生产量.该雨林年平均净初级生产量为25.764 t/hm2.a,其中各层次的净初级生产量分别为:乔木层23.972 t/hm2.a(占总净初级生产量的93.04 %)、灌木层0.749 t/hm2.a (占2.91 %)、木质藤本层0.431 t/hm2.a(占1.67 %)、草本层0.612 t/hm2.a(占2.38 %).乔木层净初级生产量分配为:凋落量11.566 t/hm2.a、叶虫食量0.694 t/hm2.a和生物量增量11.712 t/hm2.a.  相似文献   
3.
为在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雨林林下种植砂仁,清除林下的灌木及草本并对乔木进行疏伐以增加光照来促进砂仁的生长发育.本文研究了这种雨林利用管理方式对雨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雨林林下种植砂仁对雨林植物所进行的干扰,使得雨林总生物量(平均值±SE)从597.732±56.561t/hm2减少到279.667±32.870t/hm2,减少53.21%;雨林乔木层、灌木层和木质藤本层的生物量分别降低53.73%、94.72%和98.33%,草本层生物量从0.483±0.080t/hm2增加到6.900±2.214t/hm2(主要为砂仁).对乔木层的疏伐有一定的选择性,对DBH>60cm的利用价值较高的大乔木和DBH5cm~20cm妨碍砂仁生长的乔木的生物量影响最大.约30年的砂仁生产对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这比1972~1982年间马来西亚半岛原始低丘森林生物量10年减少15%的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利用过程中的土壤退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水平的衰退是热带山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即从热带雨林→33a次生林→6a轮歇地→4a轮歇地→旱谷地→橡胶林→荒草坡呈降低趋势;相对于热带雨林而言,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退化程度增高减幅增大,土壤微生物衰减的速率比土壤养分的衰减更快。说明山地的退化严重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代谢途径。降低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轮牧传统衰退:滇西北藏区亚高山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滇西北藏区亚高山草地退化是个有目共睹的现实,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文的原因。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藏民生计出发的研究发现,滇西北藏族的畜牧生产特点是6~9月位于3800m以上的高山草甸地带,11月至翌年3月位于3200m左右的亚高山草甸地带,属于轮牧作业;轮牧传统适应了气候和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有效地维持草地生产和传统围栏农业。轮牧传统的衰退,使牲畜集中在亚高山草甸地带,导致了草地退化。充分挖掘和尊重民族传统知识有助于退化草地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