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5篇
  免费   1133篇
  国内免费   1642篇
测绘学   687篇
大气科学   667篇
地球物理   744篇
地质学   3001篇
海洋学   804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344篇
自然地理   69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The auriferous veins at Jinniushan occurs within the Jinniushan faulted zone in the Kunyushan Granite. Optical observation reveals that gold ore body formed during the main stage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Detailed geothermometric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veins show that the forming temperature ranges between 130℃ and 370℃ and the salinity is from 4.01 to 15.21 wvt percent NaCl.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featured by low to moderate salinity, and low to moderate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s of the values of vapor/liquid and temperature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 propose that the boiling fluid inclusions exist in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s. Fluid boiling is suggested as a mechanism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gold from the hydrothermal fluid in the Jinniushan gold deposit.  相似文献   
2.
样品在分解过程中 ,亚铁易被空气部分氧化 ,致使测试结果偏低 ,采用在HF H2 SO4溶矿过程中加入邻菲卟罗啉 ,与亚铁形成络合物 ,对保护亚铁具有较好的效果。拟定了在塑料坩埚中加邻菲卟罗啉、H2 SO4及HF ,中高温电热板溶矿 ,容量法测定样品中的亚铁 ,方法精密度为 0 .2 3% ,样品加标准回收率 98.8%~ 10 1.9%。此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定性分析协方差方法及其改进型在AR(P)参数估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估计参数的计算机上机流程图,比较了协方差方法及其改进型谱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4.
Tanlu Fault Zone (TFZ) is a large NE trending deep fracture system in East China and is about 2500 km long. It extends from the south of Lujiang to Tancheng, and passes through the Bohai Sea and continues to the north, where it branches into Yilan ?Shulan Fault and Dunhua ?Mishan Fault. TFZ is a long lasting huge deep - rooted lithospherical fault system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arts and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its evolution. TFZ also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and occur-rences of many superlarge, large, middle and small sized gold ore deposits, e. g. Jiapigou, Haigou, Xiaoxihancha and Ciwei-gou gold deposits in Northeast China; Linglong, Jiaojia, Sanshandao, Taishang, Xincheng, Rushan, and Pengjiakuang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Peninsula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Guilaizhuang and Yinan 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5.
对20个氯代苯酚类化合物进行了CNDO/2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其对水生物翻车鱼(Bluegill)、花鳉鱼(Guppy)、和虾(Shrimp)半致死量之间的关系,分别获得了表示其构效关系的三个线性方程,它们的显著性均远高于α=0.01水平。结果表明:氯代苯酚化合物苯环上碳原子的兀电荷之和(∑Qπ_R)越大苯环上碳原子的净电荷之和(∑Q_R)越大,或LUMO轨道能(E_(LUMO))越低,均使化合物对Bluegill和Guppy水生物的毒性增大;而化合物苯环上羟基邻位的碳原子的兀电荷布居(P_3)越大,同时HOMO轨道能E_(HOMO)越高,则化合物对Shrimp毒性也越大。据此,可预测氯代苯酚类化合物对上述三种水生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In recent years,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ethod,and that vanous disasters would be analyzed assynthetically studied natural dlsaste‘theoretically and an Integral.SHI Peilun(1991)putforwad a scientificmethodologlcally,as well as its cases analys。s(CND,term—regional disaster system,which Indicates that1987; MA et al,1990; MARBLE,1990; NE et al,the situation of a disaster(calamity loss)results from1999; PATAK et al,1982; SHI,1991;VAN et al,h…  相似文献   
7.
将专家系统技术与常规控制、模糊控制、超前控制、仿人智能操作控制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专家系统决策的多模式控制(MCDBES)。经试验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MCDBES系统对未知数学模型的被控对象,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本文提出的MCDBES已成功地应用于燃油陶瓷窑炉计算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9.
中祁连东段什川杂岩基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祁连造山带被托菜南山-了高山构造带及宗务隆山-贵得构造带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及南祁连构造带。什川岩基位于中祁连构造带东部,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对二长花岗岩进行U-Pb单颗粒锆石微区LA-ICP-MS同位素测定,获得444.6Ma及414.3Ma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前者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后者代表构造热事件年龄。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W(SiO_2)=68.66%~80.77%,w(K_2O)/w(Na_2O)>1和A/CNK介于0.95~1.21间,总体为钾质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ILE元素(K、Th、Rb、Ba等),亏损HFSE元素(Ta、Nb、Y等);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多介于109.05×10~(-6)~322.66×10~(-6)),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REE/∑HREE介于7.92~31.68),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中等-强Eu负异常(δEu=0.26~0.58)。岩石矿物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什川岩基为中上地壳泥砂质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形成温度较低,为加厚地壳拆沉熔融成因。这为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潮湿环境下古代土遗址的原位保护加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遗址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而土质文物是文物保护中最难保护的文物,所以古代土遗址的保护已在国际上被列为专门的保护项目,而处于潮湿环境下的古代土遗址保护的课题在文化遗产实物和遗迹就地保存和展示领域就更为迫切。浙江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最重要的史前文化, 塘山遗址位于良渚文化遗址的西北部,选择了PS(硅酸钾)、WD-10(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S(低聚甲氧基硅烷)、RTV(聚有机硅氧烷+硅酸乙酯)4种保护材料对塘山遗址进行了保护加固实验研究。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2个月,6个月,9个月)的结果都表明,RTV和WD-10防水性优于WD-S,WD-10和WD-S材料仅能作为防水材料,PS材料仅能作为加固材料使用,而RTV则具有较好的加固和防水效果,且加样量越大,强度提高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