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保证前后方应急指挥部之间的数据传输、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等应急需求。为了确保地震应急指挥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套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而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准定位导航、精密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可以在灾害应急指挥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需求出发,在分析各种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系统,以满足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精准定位灾区位置、实时传送灾情报告的地震现场应急需求,保障地震现场通信能够畅通无阻,确保应急指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ERDAS IMAGINE软件二次开发,建立了一些实用的震害信息提取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开发的震害遥感信息提取的程序模块对1976年唐山地震影像、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影像及Quickbid影像进行了处理,将得到的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中提出的震害信息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以武都区和文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IS技术详细研究汶川地震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文县触发的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烈度、地形坡度、断层、高程、地层岩性的相关关系,采用基于GIS的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进行学科分析。结果表明:极高危险区在高程上主要分布在集水高程区,高度危险区主要沿白水江、白龙江等主干河流两侧极高易发区的边界向两侧扩展,轻度和极轻度危险区面积占比较小,主要分布在低烈度、活动断裂不发育、人类活动微弱的高海拔地区,另外国道G215沿极高危险性区域分布明显;利用危险性等级分区结果统计人口公里格网数据,得到武都区和文县潜在影响人口,发现研究区约78万人将受到地震滑坡灾害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和应急处置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思考,以期在未来的破坏性地震应急中提升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发生Ms6.1、5.8地震。在时域和频域内对记录到的94条282道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一般小于水平向;(2)震中距50km尤其是30km以内区域是主要地震灾区;(3)不同情况影响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不同,实际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现有3种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并基于甘肃地区历史中强地震(MS4.7~6.0),对人员死亡评估模型进行震例计算.结果表明:①针对甘肃地区中强地震,3种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可用于地震后快速盲评估计算,为地震后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②当中强地震震中烈度达到Ⅷ度时,这3...  相似文献   
7.
利用震后可以快速获取的余震信息,迅快速判定出地震重灾区的范围,为震后快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12小时余震分布,以1小时为单位,分时段绘制余震空间分布图,结合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发震断层走向和地形地貌条件,与实际考察得到的烈度图进行比较,初步得出以下认识:震后3小时左右余震分布集中的区域可能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沿余震展布方向需要考虑震区地形地貌和降雨等次生灾害因素所引起的破坏;由余震分布范围来确定重灾区时,长轴方向需要参考发震断层的走向进行调整;依据震区居民点分布密度调整重灾区位置;考虑各种致灾因素的影响,综合判定重灾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海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和基于断层最短距离的地震动参数衰减模型对青海玛多7.4级地震的烈度分布进行快速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实际烈度图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可以在地震正式速报后1分钟内得到地震烈度分布的快速评估结果,时效性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提供参考;青海地震烈度衰减模型计算结果比较理想化,...  相似文献   
9.
����ǰ��ң��Ӱ����������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л???????????????????????????????????е?????????з?????????????????????????????????????μ??????????????????????????????????????????????????????????????????????????????????  相似文献   
10.
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断层面参数和滑动性质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9年武都南8级大震发生在高山峻岭之间,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所限,一直难以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到目前为止,关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的研究较少且观点不一。依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附近的原则以及参考前人给出的极震区长轴形态,我们采用1985—2009年发生在该地震破裂区的精定位地震目录,选定了一个长条状研究区域,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1879年武都南8.0级地震震源断层是一条长约30km、埋深2~23km的NNE走向、高倾角并在NNW-SSE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右旋走向滑动的断层。该区域地壳深部(H>24km)至今没有地震发生,推测震源断层没有扩展到地壳深部。震源断层位置在文县高楼山(33.01°N,104.74°E)和梨坪(33.22°N,104.90°E)之间。另外,我们发现在极震区以西的雄黄山地区小震成丛发生,但野外调查并未发现明显的断面,这些小震应该与1879年武都南8级地震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