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碎屑岩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压实作用是成岩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对地质历史时期压实作用条件下储层物性变化进行定量化表征,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在压实作用下不同地温条件和不同埋藏方式下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岩物源相同,分选、磨圆类似的前提下,砂岩孔渗参数与地温均呈对数负相关关系,且地温梯度越高,孔渗参数随埋深的下降速率越大。即使是在相同的埋藏终止条件下,随着埋藏时间增加,岩石抗压能力会发生下降,骨架颗粒会趋于定向排列,从而导致岩石孔渗参数呈随埋藏时间增加呈对数减少。在不同的沉降过程条件下,即使处于同一地温场,并且埋藏终止状态相同,经历过构造抬升的砂岩物性明显要差于持续埋藏的砂岩物性。   相似文献   
2.
陆相储层单砂体内的薄夹层是形成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单砂体内部薄夹层极薄、规模小、测井全部识别有一定困难,且位于层内。在油田开发初、中期作用不明显,而在高含水期、三采阶段,单砂体及其渗透率宏观分布已不能详尽揭示层内剩余油分布,层内薄夹层对注入剂驱油的影响及其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与渗透率在储层内韵律性分布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以往只是着重从渗透率在储层内分布的不均衡的角度来研究储层中驱油效率问题,忽略了薄夹层的对储层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PⅠ2小层曲流河道砂体为例,对曲流河道砂体内部薄夹层构形对驱油效率及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在排除开发因素差异的同井单砂体分析条件下,提出了“单砂体内部薄夹层空间构形 渗透率垂向序列 重力”三因素共同控制剩余油分布、驱油效率多段垂向序列模式。  相似文献   
3.
单敬福  路杨  纪友亮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2):125-130,151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结合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认为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葡萄花油层组PI1-PI4小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他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层序结构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并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体积和地形进行了分析,认为陆相湖盆古地形、可容空间变化与总可容空间的比值(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层序结构有密切关系。沙三段沉积期,东营凹陷三级湖平面变化引起的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东濮凹陷四级湖平面变化引起的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相近。东营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体积大、地形陡,层序的发育主要受三级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此层序厚度大,层序内部砂体厚度大,分布相对集中。而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体积小,地形较缓,层序的发育主要受四级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此层序厚度小,层序内部砂体厚度小,分布广,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坤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2):152-157,i006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上古生界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出该地发育了6种沉积相,分别为碳酸盐潮坪相、障壁砂坝-泻湖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并按上古生界识别出的2个二级层序,推测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了拗拉槽再活动背景下的裂谷海湾充填、陆表海充填和内陆坳陷充填3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构造、物源供给、海侵、古气候等条件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薄互层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属性来进行储层预测的研究,对于寻找油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由于地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对这种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复杂关系模拟问题,神经网络技术是目前较成熟、实际应用效果也较好的方法之一。用BP神经网络来预测薄互层储层厚度,它可以建立属性参数与预测目标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并应用于具体的实例,为薄互层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胶莱盆地莱阳组砂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物源差异影响,凹陷东部以长石砂岩为主,凹陷西部以岩屑砂岩为主,富含各种塑性岩屑,莱阳组砂岩总体以低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为特征。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砂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凹陷东部以胶结作用减孔为主,压实程度较弱,碳酸盐胶结物是造成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胶结物。凹陷西部以压实作用为主,但绿泥石薄膜胶结物的存在有利于保存部分原生孔隙。莱阳组砂岩储层原生孔隙残留较少,多以次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解作用,对改善储层物性有重要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在K1llw、K1ls中,成岩演化达中成岩A期,溶蚀型次生孔隙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孔隙类型,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8.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纪友亮  彭传圣  张立强 《古地理学报》2002,4(1):43-51,T003,T004
库鲁克塔格地区在西北地层区划上属塔里木地层区的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其沉积特点受塔里木盆地的影响,但是又不同于塔里木盆地,区内研究程度低。依据野外露头资料,本地区奥陶系南北分区明显。北区岩性为碳酸盐岩建造,生物以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及珊瑚等浅海生物为主;南区岩性为复理石建造,生物以深海相笔石为主。从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指相矿物等沉积特征可以看出,本地区奥陶纪古地貌具南低北高的特点。本地区奥陶系发育台地相、广海陆棚相、盆地边缘斜坡相、深海盆地相、半深海相和浅海相等类型。依据各时期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总结出4种沉积相模式:①台地-广海陆棚沉积相模式,②盆地边缘海陆棚-深海盆地沉积相模式,③海陆过渡-浅海沉积相模式,④冲积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本次研究对库鲁克塔格地区进一步的研究及找油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砂岩侵入体是由处于浅埋藏阶段、尚未固结的砂质沉积物发生液化并侵入到上覆盖层所形成的一类软沉积物变形,在北海盆地维京地堑渐新统地层中非常发育。为探讨砂岩侵入体的形态特征及诱发机制,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及测井资料,利用地震反射结构分析、地震相干切片等手段对砂岩侵入现象进行了识别;并结合多边形断层系统、流体充注与砂岩侵入之间的关联性,对砂岩侵入体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的砂岩侵入体多呈V型或W型强振幅反射特征,其横向展布规模约1~2 km,垂向侵入高度约100~200 m;流体的大规模充注及多边形断层诱发盖层破裂是形成砂体内部超压并诱发其发生液化的关键因素。砂岩侵入体在形成之后可以作为流体运移通道,对强化流体的垂向运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砂岩侵入体本身即可作为油气的有利储集体。因此识别并分析砂岩侵入体的成因机理,对盖层封闭性评价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根据大庆油田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该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经对葡萄花油层组PI1-PI4系统研究(PI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I1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 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它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