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探索火山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充分利用岩芯、薄片、实验等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主要发育安山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4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隙型”。火山岩优质储层主要受岩性岩相、旋回界面和构造运动共同控制,其中岩性岩相控制了火山岩优质储层的纵向分布,旋回界面控制了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垂向分布,构造运动可以对火山岩储层进行再改造。  相似文献   
2.
在新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岩心、岩屑等岩性数据,结合古生物、测年等分析测试资料,对渤海海域428潜山地层类型、分布及内幕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勘探潜力。结果表明,428潜山基底为太古界花岗岩,428西为2层结构,太古界上覆中生界。428东为3层结构,太古界上覆寒武系和石炭—二叠系,寒武系只分布在潜山东部。基于已钻井油气信息和地层结构分析,认为428潜山油源条件优越,中生界和太古界仍具较大的勘探价值,值得进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3.
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发育大型岩性-超覆圈闭,储层发育程度以及分布范围是本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以油组为单位在低勘探程度区开展高精度古地貌恢复,通过剥蚀量恢复,结合埋深和地震响应特征对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压实恢复,并运用岩性、沉积相以及地震响应特征等对该地区进行古水深校正。通过对研究区沟谷的横截面积及延伸长度定量分析,下切沟谷沿地貌形态和地形坡度由高至低,依次发育V型、U型、W型,其发育横截面积和输砂能力依次降低,且不同时期沟谷形态和发育位置的迁移控制了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精细刻画了不同时期储层分布和沉积体系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428东潜山勘探历史悠久,但一直存在地层对比困难、地层展布及内幕结构认识不清等问题。利用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并且系统梳理钻井资料,进行了潜山内幕界面标定及反射波组对比,分析了潜山内幕结构并探讨了其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428东潜山残留4套地层,其中二叠系全区分布,寒武系只分布于潜山东部,潜山基底为元古宙花岗岩;潜山内幕具有不对称性,东部为三层结构,西部为两层结构,整体上为双断地垒型潜山;同时428东潜山油源条件优越,潜山内幕寒武系未钻圈闭极具勘探价值,同时元古宇也值得关注,储层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火山岩油气藏优质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基于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孔渗分析以及高压压汞测试等手段,对环渤中凹陷中生界义县组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主要发育英安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和隐爆角砾岩。依据储集物性和孔喉结构差异,将火山岩储层划分为4类(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储层),其中,Ⅰ类、Ⅱ类储层为优质储层:Ⅰ类储层为发生隐爆角砾化作用并发生大面积溶蚀作用形成的中酸性隐爆角砾岩,为高孔-中渗型储层;Ⅱ类储层为发生大面积溶蚀作用形成的中酸性粗安质隐爆角砾岩和粗面岩,为高孔-中低渗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岩性岩相、界面处溶蚀以及隐爆造缝三方面作用。优质储层发育在中酸性隐爆角砾岩发育溶蚀的界面位置,界面溶蚀和隐爆作用越强,越易于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6.
428东潜山勘探历史悠久,但一直存在地层对比困难、地层展布及内幕结构认识不清等问题.利用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并且系统梳理钻井资料,进行了潜山内幕界面标定及反射波组对比,分析了潜山内幕结构并探讨了其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428东潜山残留4套地层,其中二叠系全区分布,寒武系只分布于潜山东部,潜山基底为元古宙花岗岩;潜山内幕具有不对称性,东部为三层结构,西部为两层结构,整体上为双断地垒型潜山;同时428东潜山油源条件优越,潜山内幕寒武系未钻圈闭极具勘探价值,同时元古宇也值得关注,储层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