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998年6月对广东省红海湾海水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调查,阐述了海水中溶解氧、盐度、pH值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及海水pH值随温度由北(除15 ̄17号站)向南(除6号站)增高而增高。同时证实了光合作用是导致溶解氧含量和pH值增高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与盐度呈密度的负相关,浮游植物总量随营养盐由北向南降低而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台湾浅滩西部水域鱼类、虾类和软体头足类动物的总石油烃含量,分析了主3类动物样品的荧光光谱特征,并将本文数据与南海其他水域海洋动物的石油烃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分别于2000年4月、2001年4月和2002年8月对珠江河口水域海洋经济动物体内Cu、Pb、Zn、Cd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4种经济动物体肌肉Cd、Cu、Pb、Zn各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8、2.67、0.05、5.69mg·kg~(-1),其变化范围为nd~0.46mg·kg~(-1)、0.24~11.85mg·kg~(-1)、nd~0.26mg·kg~(-1)、1.55~18.36mg·kg~(-1)。甲壳类与头足类生物体内铜铅锌镉含量比较接近,远远高于鱼类的含量。所检测的14种经济类海洋动物中,虾姑、乌贼Cu的含量高于其余三种元素的含量,其余12种生物Zn的含量比另三种元素含量高。三次调查该水域经济类海洋动物体铜铅锌镉的含量基本一致。与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比较,14种被测样品铜、铅和镉的含量全部符合该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广东沿海牡蛎体Ni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9~ 1997年间 ,为实施“南海贻贝观察”计划 ,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近江牡蛎体内的 Ni含量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 ,结果全部牡蛎样品均检出 Ni,含量范围为 0 .17~ 2 .37mg/kg(湿重 ) ,总平均值为0 .58mg/kg。污染评价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 Ni含量总体上处于微污染—轻污染水平。牡蛎体 Ni平均含量呈珠江口海区 >粤西海区 >粤东海区的分布格局 ,其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湾、唐家湾和湛江港。 70年代后期至 1991年 ,牡蛎体的 Ni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此后 Ni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 ,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海洋动物体石油烃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尚无颁布任何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为了满足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的需要,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毒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提出了海洋动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海洋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的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干重)分别为15、70 和25 m g/kg。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海区半封闭型海湾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的需要,对红海湾底质硫化物进行了研究。用碘量法分析的结果表明:红海湾底质中硫化物含量的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呈北部河口区>虾池>鱼湾>中部>南部自然水域>礁滩区的特点。虾池、鱼的硫化物含量清淤前分别为清淤后的8.4、3.6倍;湾南部硫化物含量春季明显高于夏季,其余区域的两季差异不明显。46份样品中约13%、28%分别超过国内外评价标准,超标测站位于河口和清淤前的虾池、鱼。礁滩护养增殖区、南部自然水域、湾中部牡蛎养殖区和清淤后的虾池、鱼尚未见硫化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1989~1997年于广东沿海设12个牡砺采样点,研究广东沿海牡蛎体总铬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部牡蛎样品的总铬含量均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属正常本底水平或轻微污染水平。牡蛎体总铬含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粤东海区。1989~1991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下降趋势;1991~1994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没有显著变化;1994年以后,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1989-1997年间,为实施“南海贻贝观察”计划,对广东沿海12个地点近江特蛎体内的Ni含量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全部特蛎样品均检出Ni含量范围为0.17-2.37mg/kg(湿重),总平均值为0.58mg/kg。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沿海Ni含量总体上处于微污染-轻污染水平。特蛎体Ni平均含量呈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粤东海区的分布格局,其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湾、唐家变和湛江港。70年代后期至1991年,特蛎体的Ni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后Ni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东沿海 Cu含量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 ,1989~ 1997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进行了连续监测。实测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湿重 )范围为 2 .70~ 352 mg· kg-1,平均值为 94 .1mg·kg-1,总超标率达 35.1% ;局部海区属重污染水平。牡蛎体 Cu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呈珠江口海区 >粤西海区 >粤东海区格局 ;Spearman顺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1989~ 1997年间 ,广东沿海牡蛎体 Cu含量年际间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水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2年5月和8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COD含量变幅在0.41~2.72mg/L之间,平均值为1.21mg/L;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COD的含量高于春季:以我国Ⅰ类海水水质COD含量≤2mg/L标准评价,超标率为15%;COD含量与同期(春、夏季)的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在夏季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