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综合类   7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新滩滑坡后两岸边坡监测的工作,对边坡变形提出了趋势意见。认为新滩斜坡目前正处于整体稳定下的局部调整阶段,变形缓慢平稳,但要注视广家崖的危岩动态;链子崖仍有趋势性的倾江形变。5—6号缝围成的7万方危岩及江段的5万方危岩体尚有一触即崩之势,须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59~1985年间完成的大地形变测量成果,分析研究了红河断裂带的近代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的南、中、北各段的主压应变方向均与断裂走向近于正交,因而剪切错动十分微弱,其平均年应变率为:0.3~0.6 PPM。沿红河断裂带的形变突出部位在洱源、下关和定西岭。北东走向的鹤庆—洱源断裂及程海断裂显示为左旋压扭,而中甸—剑川断裂则显示为张性顺扭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于水平位移矢量的调整,本文试图从伪位移中分离出系统误差,根据“地面无位移的三点求出的系数相等”的原理计算缩放系数入,旋转系数α,按偶然误差之和为零的原则计算重合点的重合误差,用以改正伪位移,获得调整后的位移矢量。 文中以鲁东南地区跨越郯庐断裂的一片二等三角网为例,调整其位移矢量、计算剪应变量,分析该区城二十年来地壳形变状况。  相似文献   
4.
1976年5月29日在云南省龙陵地区相继发生了7.3级和7.4级双震型强烈地震,震后不久采用形变手段在震区内施测了12条微波测距边。为研究地形变衰减趋势,震后两年又将原施测的12条边扩展到31条。 本文根据上述资料对该地区的地壳水平形变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对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作了讨论、评议。计算结果得到区域二维应力场为北东—南西向压缩和北西—南东向引张。  相似文献   
5.
红河断裂带的近代形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郯庐断裂带中段的水平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布设在鲁东南地区跨越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两期三角点成果,推求三角点位移矢量及水平应变场各项参数.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对本区自1954年以来的水平形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郯庐断裂中段处于近东西向的压应力环境中;在本区的沂水、沂南和莒南、临沂附近积累了较大的弹性应变能,因而这一地区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红河断裂和永胜宾川断裂是云南省内的活动构造带,历史上都发生过9~10度的大地震。为研究它们的现今活动,本文分析了处于其交汇部位的下关巍山网的两期水平测量(1959年三角和1980年测边)资料。认为复测区可能受印度板块挤压,有整体向北西方向推移且略有向东偏转的迹象。红河断裂在本区内属压性,而远离断裂的东西两侧以张性为主。网西北下关附近面收缩显著。但总的来看,该区域20年来应变积累不大,其值均为10~(6)量级,近期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前人为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化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全国各地布设了相当数量的水准线路和三角网。这些大地控制网施测年份一般较早,精度也较高,如果给予有计划、有目的的复测,并对原有资料加以搜集和认真处理,那么,对研究地壳形变、构造活动和地震趋势将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鄂东地区多年的水平和垂直形变资料,反映了该地区的现代构造活动,表明郯庐断裂南段延伸部分呈右旋剪压性质,麻城——商城断裂为右旋剪切扩张,而北延推测段为左旋剪切扩张性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