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结合海(咸)水入侵的特点,依据寿光地区2015年丰水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选取Cl-、矿化度、咸化系数、钠吸附比等4项水化学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寿光海(咸)水入侵现状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验证了此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年内枯、丰水期对咸水入侵锋线处的地下水进行分层监测和取样,利用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惰性示踪剂和反应示踪剂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卤水入侵的空间分布特征上,浅表层地下水与卤水入侵的相关性较差,卤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浅层和中层地下水含水层中、深层地下水入侵程度相对较弱;不同地区入侵层位存在差异,弥河冲洪积扇入侵层位为浅表层及浅层,白浪河冲洪积扇入侵不明显,潍河冲洪积扇入侵层位为中深层。在平面上呈现南部偏淡、中部为卤水分布区、北部为海水的分布形态。淡水样品呈现中深层咸水入侵为主导的现象。咸水入侵呈现顺层楔形入侵,局部发生一定程度的越流入侵,即下部地下咸水入侵上部地下淡水。从卤水入侵的时间分布特征上,枯水期时咸水入侵在垂向上呈现楔形态势,丰水期时20~50 m的主要入侵层位的淡水向滨海推进,浅部和深部的入侵仍然在持续进行,深层水咸水入侵程度更高。本研究加深了对潍北平原咸水入侵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探明咸水入侵的周期性规律,进行水文地球化学长期分层监测十分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持续的开发利用,出现了水质明显变差,水位持续下降等情况,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该文梳理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发展沿革,概述了各时期监测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国家和省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对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作用,介绍了地下水监测内容和手段,总结了地下水监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针对重点监测区监测网有待完善,专门性监测井比例尚需提升,自动化监测能力稍显不足,监测经费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站网规划建设,完善技术标准,构建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成果技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余倩  张宇  董听  吴光伟  李平 《地球科学》2023,(9):3420-3431
地表水-地下水(SW-GW)相互作用对砷在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至关重要,但其模式和强度对地下水中砷运移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针对江汉平原仙桃市沙湖原种场野外地下水三维监测试验场,开展野外监测和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雨季地表水补给地下水,SW-GW相互作用强度较大,地下水砷浓度升高;旱季地下水补给地表水,SW-GW相互作用强度减弱,地下水砷浓度降低.SW-GW相互作用模式与强度的季节转变导致地下水流速和流向产生季节响应.模型估算出雨季和旱季地面以下10~25 m最大垂向砷交换量分别为457.2 mg/d、191.3 mg/d,地面以下28 m处水平砷交换量分别为4 380.0 mg/d、1 385.6 mg/d.  相似文献   
5.
鲁西北平原区位于山东西部,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面临着地下水资源缺乏和水质不佳的问题,浅层孔隙水中Mn含量超标严重.利用区内建立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网络,测试浅层孔隙水中Mn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Mn含量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表明:研究区内浅层孔隙水中Mn含量较高,平均值0.847mg/L,最...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作为鲁西北平原的主要水源,查明高氟、高碘地下水的成因和联系十分必要,可为当地的饮用水安全及解决地方病的研究提供借鉴。目前中国对鲁西北地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研究较多,但对深层高氟地下水的成因、高氟地下水和高碘地下水的联系有待加强。本文旨在揭示鲁西北平原地下水中氟与碘的空间分布特征,推测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制,查清碘在地下水系统中富集的关键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探讨地下水中高氟与高碘的关系。采集浅层(0~55m)、中层(55~225m)、深层(>225m)地下水样品326件,并对18个水化学参数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将地下水样品划分为高氟地下水、高碘地下水和高氟高碘地下水。再结合常规水化学指标和沉积物组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高氟、高碘地下水的成因及联系。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与高碘地下水通常伴生出现,且高氟地下水和高碘地下水分布区水化学环境类似,高氟地下水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下0~40m、50~110m以及225~305m深度内,其最大值(13.71mg/L)出现在地面以下110m深度处;高碘地下水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下0~10m、55~65m以及225~285m深度内,其最大值(4.601mg/L)出现在234m深度处。含氟矿物萤石(CaF2)的溶解、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离子交换可能是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形成机制;地下水中的碘主要来自鲁西北平原沉积物中海洋生物和有机质,地下水受强烈的蒸发作用,水走盐留,水中碘浓度不断增加,沉积物淋溶以及氨氮和硫化物的还原溶解可能是导致地下水高碘的主要过程,弱碱性的水环境、还原条件和有机质的存在都是高碘水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弱碱性的还原条件同时促进了氟和碘的富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