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7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给出红外点源IRAS 20231 3440附近恒星形成区近红外.JHK’和H2成像观测结果,以及与该IRAS点源成协的近红外点源IRS1的K波段分光观测结果..JHK’观测显示该区域存在嵌埋的年轻星天体,H2窄波段观测揭示了若干个氢分子发射结点,其中有几个结点排列成线形,暗示分子氢喷流的存在.喷流的北部与已知观测的分子外流成协,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联系.喷流的走向提示IRS1可能是其激发源,对IRS1的K波段分光观测给出了进一步的证据.从近红外、MSX及IRAS资料估计出IRS1的能谱分布,表明它是一个处于ClassI状态的中等质量的年轻星天体.  相似文献   
2.
同位素丰度比^12C/^13C与恒星演化及其核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中在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中同位素丰度比^12C/^13C的毫米波及光学观测取得了一些结果,同位素丰度比^12C/^13C在研究恒星演化及其核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银河系中的^12C/^13C随银心距DGC呈梯度分布,附近河外星系中明显较高的^12C/^13C表明银河系中心处于一个较为宁静的物理相,恒星中不同的^12C/^13C值则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演化阶段,进一步高精度,大样本的观测将有助于人们  相似文献   
3.
4.
若干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与^13CO(J=1—0)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若干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和~(13)CO(J=1—0)分子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各自中心位置的谱线轮廓。作为一个实例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对分子云~(12)CO(J=1—0)和~(13)CO(J=1—0)谱线的综合分析与计算得到云中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5.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青  缪源 《天文学报》1999,40(4):376-381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紫金山天文台青海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谱线观测系统稳定性的测试,并讨论如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佳观测模式与积分时间,以提高望远镜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CO的射电转动谱线揭示了光学不可见的冷宇宙、银河系最大天体-巨分子云和恒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重要的相-双极外流。CO在67~186um波段的转动谱线是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对CO分子转动谱线的天体物理研究方法和在该领域的近期进展作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