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利用1986年5月—1987年6月在厦门港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对该海域的真刺唇角水蚤的体长、体重和元素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元素比率与生化组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水域两种拟菱形藻的形态学鉴定及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分离自广东大亚湾的两种潜在产毒拟菱形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毒性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确认藻种为细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cuspidata)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藻的常规培养样进行软骨藻酸毒素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软骨藻酸.鉴于以上两种拟菱形藻存在着潜在产毒特性,不同培养条件的诱导实验尚需继续.  相似文献   
3.
真刺唇角水蚤对鱼卵和仔鱼的捕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亚辉  李松 《海洋与湖沼》1992,23(6):677-681
鱼类幼体的死亡常常被归因于食物的缺乏,实际上,以桡足类为主的浮游动物对鱼卵和仔鱼的捕食是其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鱼类资源补充的主要因素;所以,研究桡足类对鱼卵和仔鱼的捕食不仅对海洋食物链研究而且对研究鱼类资源补充和产量的估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这方面的实验国内尚未见专门报道,本文为厦门港  相似文献   
4.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区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种类为主,优势种为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菱形藻(Nitzschia sp.1)等,同时出现多种裸藻、绿藻和甲藻。本次调查共鉴定到浮游植物31属87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23属75种(包括变种),蓝藻门3属3种,绿藻门1属4种,金藻门1属1种,甲藻门2属2种,裸藻门1属2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2.78×104~1.14×106个/L,平均为3.51×105个/L,季节变化为双峰型。出现大量的底栖硅藻和淡水性藻类是该水域浮游植物的一个特点。浮游植物的组成和结构表明该水域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香港海域2004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2004 年冬、春、夏和秋季对香港海域(东部、中部、西部和南部水域共取 7 个站位)的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香港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群落组成、多样性和均匀度等群落特征.2004 年香港海域的浮游植物共鉴定了 73 属 196 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潜在赤潮种 88 种,丰度范围在 9.17 × 103 cells / L ~ 8.56 × 106 cells / L之间,平均值为 9.51 × 105 cells / L.丰度的周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夏季高,秋冬季节低.香港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较高,以暖水性和广分布性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群落与上世纪 70 年代相比,仍以硅藻为主导,但甲藻和微型隐藻的优势有所增加.由于海洋环境特点的不同,香港不同海域的群落组成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瘦尾胸刺水蚤摄食率的观察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亚辉  李松 《热带海洋》1990,9(3):59-65
  相似文献   
7.
盐度和pH对底栖硅藻胞外多聚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长平  高亚辉  林鹏 《海洋学报》2006,28(5):123-129
研究了盐度和pH值对底栖硅藻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Ehr.)Reimannet Lewin)增殖、蛋白质含量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筒柱藻最适生长的盐度和pH值分别是15和8,属半咸水性生活.高盐度(>15)和低pH值(相似文献   
8.
氮、磷比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藻间竞争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Hasleet Heimdalh)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藻间竞争作用,探讨了氮磷含量及其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N/P=16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最大比增长率最高、相对生长常数最大、平均倍增时间最短,叶绿素a含量最高,说明该N/P值是假微型海链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对裸甲藻而言,N/P=6是其最佳生长的营养盐条件.叶绿素a含量受N/P值的影响和藻细胞密度所受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不同N/P值对藻间竞争作用和群落演替的总体影响不明显,都呈现先硅藻后甲藻的群落演替规律.裸甲藻可能具有利用体内磷来维持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休眠孢子是海洋中心纲硅藻和某些淡水硅藻、羽纹纲硅藻生活史中出现的重硅质化阶段,它通常是硅藻在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的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和生存适应现象。硅藻这一生物学现象的发生常常影响水域的初级生产力,并且反映生态环境某些理化条件的变化。至今,已发现有130多种硅藻形成休眠孢子,主要集中在角毛藻属(Chaetoceros)、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细柱藻属(Leptocylindrus)、直链藻属(Melosira)、根管藻属(Rhizosolenia)、冠盖藻属(Stephanopyxis)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等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的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测定,并首次运用CHEMTAX软件对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的作用.我们首先改进了RP-HPLC分离方案,分离的时间缩短了近1/3,达到了提高分离效率的目的.利用改进后的RP-HPLC方案进行色素分析显示,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期间,主要的特征色素是岩藻黄素(fucoxanthin)、19’-丁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butanoyloxyfucoxanthin)、19’-己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hexanoyloxyfucoxanthin)和多甲藻素(peridinin),月平均含量分别在267.824~655.076、20.118~126.764、65.693~214.115、26.955~203.927μg/m3的范围变动.CHEMTAX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定鞭金藻和甲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6.14%~79.27%、4.50%~37.40%和4.83%~21.37%.总生物量从2月到6月呈增长趋势,温度是主要的决定因子.硅藻和定鞭金藻所占生物量的份额呈相反趋势变化,表明种间竞争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