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处胶莱拗陷西北边缘的桃村附近,分布有上侏罗统莱阳组——白垩系王氏组,在上述中生代各地层组中,夹有多层砾岩,而本文所论述的桃村砾岩,系指分布于桃村断裂东南侧的卧龙——铁口之间,在地层层位上不整合于王氏组第二段及其以前地层之上的一套较新的砾岩层。因未获化石,故其确切时代尚难决定,不过从岩石地层学的角度来看,它代表着一次地壳运动之后的产物,有可能归属第三纪。本文暂称之为桃村砾岩。  相似文献   
2.
采用神经网络的BP(反向传播)网络模型对鲁东地区和金矿有关的花岗岩类进行模式识别,为鲁东金矿找矿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些学者从地壳深部的相转换来探索地球动力学过程。他们提供的各种相转换模式,从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来说明相转换与地壳运动的关系。但是,压力的影响也仅仅是剥蚀和堆积的静压力,很少涉及到应力,特别是侧向应力及其形变对相转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成生时代。是当前研究郯庐断裂带的重大分歧点之一。虽众说不一,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巨大平移说否认其存在于中生代之前,认为它自侏罗纪以来,大致经历了巨大平移(达740公里之巨)、张裂(裂谷形成)、挤压(裂谷消亡)三个发展阶段;而垂直运动说则认为该断裂成生于前震旦纪。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曾提出过不少的论据,这对提高人们对郯庐断裂带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但就笔者对郯庐断  相似文献   
5.
千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尾闾入海河道在大口河-淄脉沟之间频繁摆动,各时期行水河口形成的河口滩均有宽大的潮间地带,但从地貌-沉积发生学上并不具备潮滩的性质;当行水河道摆走后,原河口滩摆脱了河口径流水沙的直接作用而被“废弃”。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向潮成海滩的方向发育,“废弃”的时间越长,潮滩发育得越成熟。黄河三角洲洲边大多数海岸,属于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潮滩型海岸;三角洲的东北角海岸地处区域M2分潮无潮点附近,被“废弃”的河口滩逐渐被励行强风浪作用剥平形成浪蚀型海滩。因此,黄河三角洲洲边并存三元谱系海滩,即河口滩、潮成海滩(潮滩)和浪蚀海滩,它们各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三角洲岸线和潮水沟体系分维D作为指标,对三角洲海岸发育时空谱系作进一步探讨。计算分析表明,区域内岸线分维与潮滩发育的时间成正相关,特大高潮岸线尤为明显,如古代黄河三角洲岩段岸线的分维值D为1.2356-1.1625,而近代黄河三角洲平均变化在1.091-1.18范围内。平均高潮岸线分维值D为有相应的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三角洲边不同发育年代(10^0-10^3a)的23个潮水沟体系进行m级分辨率分维值D测计结果显示,在行水河口滩区岸和发育时间短、潮差小的区段(如浪蚀海滩)沟系(含潮水沟和径流水道)的分维值D较小,平均变化在1.3854-1.4911范围内;废弃河口滩向潮滩演化时间较长的区段以及嘴间海湾和烂泥湾区段潮水沟体系的分维值D较大,它们平均变化在1.6246-1.8435之间,此为潮滩型海岸,基个发育了不同规模密集多级分枝的潮水沟。黄河三角洲各段海岸岸线和滩体上的沟槽系统的分维值可以作为岸滩在河-潮-浪和底质地形边界条件综合作用下,在时间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时空谱系的一项主要定位性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