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为了解菲律宾海放射虫的区域分布特色,利用同样的样品处理方法,对菲律宾海及其邻近海域的44个表层沉积样中的放射虫进行对比分析,鉴定统计了500个属种,物种多样性较高.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幅度较大,反映了菲律宾海更为复杂的区域生态环境或沉积环境;南海北部放射虫丰度非常高且罩笼虫目占据较大优势,表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虎红染色和传统形态分析方法,首次揭示了孟加拉湾中部0~2600m水深放射虫类群(多囊虫、等辐骨虫、列足虫和稀孔虫)的垂向变化特征。多囊虫可生活于全水深,丰度最高值在叶绿素最大值层,表明大部分多囊虫偏好光线充足和营养丰富的水体环境;在阿拉伯海高盐水入侵影响的中深层水体(200~1000m)中,多囊虫活体群和残骸群的丰度变化平稳,反映出其偏好高盐环境(>34.5‰); 1000~2000m水层中活体群未增加,但其残骸群的丰度明显升高,推测取样期间1000~2000m水深处可能存在横向搬运现象。等辐骨虫活体丰度最高值出现在50~100m, 100~200m深度急剧下降,在200~2600m水深则几乎缺失; 0~200m残骸体数量极低,表明等辐骨虫偏好光线充足、营养丰富的环境,其在约100m深发生大量溶解。印度棒矛虫(新种)(Sticholonche indicum sp. nov.)被描记,其形态不同于其他棒矛虫种,具有明显更长的船桨状轴足,其活体峰值位于200~300m,偏好中等温度、高盐的环境,且不受低含氧量的限制。稀孔虫主要生活于50m以深,高峰值出现在200~300m,...  相似文献   
3.
具有共生体的浮游动物胶体虫在寡营养海域的有机碳循环和硅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胶体虫的研究较为薄弱。文章利用走航式采样和虎红染色方法,首次揭示了北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跨多个海域表层水中胶体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及其季节变化。研究海区胶体虫的物种数非常丰富,春季17种、冬季高达27种;北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的多样性在春季普遍低于南海、但在冬季则高于南海,表明北印度洋—南海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地理分布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胶体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也存在生物地理上的差异、且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如胶球虫科(Collosphaeridae)在春冬季均具绝对优势、球虫科(Sphaerozoidae)只在冬季显著增加;春季和冬季的优势种组成也有不同,表明表层水体中胶体虫的群落组成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东亚季风影响下表层水混合增强,导致属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进而表现出季节变化是控制研究海区胶体虫群落结构的主因。胶体虫的丰度则与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马六甲海峡至巽他陆架春、冬季均较低,南海次之,北印度洋春、冬季都相对较高,反映出其对特定海洋环境的适应性,推测大尺度下区域的影响要高于季风变化的控制。可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