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海洋学   2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12年、2018年及2020年调查数据,探讨文昌沿岸大型海藻的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2020年文昌沿岸大型海藻有49种,其中红藻26种、褐藻15种、绿藻8种,大型海藻平均盖度为16.26%;麒麟菜仅琼枝(Betaphycus gelatinae)1种,分布面积约为8.88 km2,平均盖度为0.66%,平均生物量为0.012 g/m2。2012年大型海藻有37种,其平均盖度为17.54%;麒麟菜有2种,其分布面积为14.35 km2,平均生物量为7.85 g/m2。2012年、2018年及2020年调查期间,文昌海域大型海藻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盖度下降了1.28%,麒麟菜退化严重,面积减少了5.47 km2,平均生物量下降了约7.84 g/m2。大型海藻分布主要受水体与底质环境、草食性生物、海草与珊瑚的分布状况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针对文昌沿岸藻场保护,建议要加强海域监管,优化分级管理,合理采取保护措施,注重陆海统筹,促进...  相似文献   
2.
海草是一类生长于海洋环境中的单子叶植物。细菌、真菌、微藻、古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栖息在海草器官及其周围环境中,对海草生长、营养和健康以及海草床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参考文献,简要介绍了海草床微生物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将来可能进行的研究方向。海草微生物组与沉积物和海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存在较大差异,其分布在离散且高度异质性的生态位,且该模式在广泛的地理尺度上保持不变,不是受海草种类和沉积物类型控制,而是主要取决于环境驱动与海草代谢。大部分海草核心微生物群落都参与硫循环。今后可采用模拟实验、生态模型、基因组、宏基因组、转录组与代谢组等技术方法研究海草床微生物的多样性、组成、功能、定植与病害等。此外,揭示海草床中微生物、海草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保护受威胁的海草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铁炉港内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其分布特征、相关性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铁炉港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Cr、Hg及As含量范围分别为10.83~45.90、5.94~23.86、6.91~78.41、0.05~0.82、8.0~19.60、0.021~0.070及1.68~16.77mg/kg,与海口湾、小海、新村港、上地壳及中国浅海沉积物相比,铁炉港Hg平均值较小,Cd、As平均值较大,其余位于其间;相关性分析显示,Cu、Pb、Zn及Cr具有相同污染源,Hg、Pb、Zn及Cd具有相同污染源。重金属污染程度以中等生态危害为主,其次是轻微生态危害与强生态危害,RI较高的站位基本位于铁炉港养殖密集区,Cd与Hg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因子,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HgAsCuPbZnCr。本研究为铁炉港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近岸海域夏初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夏初对海南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及其水质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75属178种(含变种及变型),硅藻占有绝对优势,种类数最多为角毛藻属;群落以暖水沿岸型和暖水外洋种类型为主,细胞丰度范围为(3.00~7916.92)×10~4/m~3,平均值为(834.32×10~4)/m~3,呈现出由近岸海域往外海逐渐递减,由东北部往西南部逆时针减少变化趋势;夏季初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主要受到N、P比例的影响,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盐度、Si、N、P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从N、P的比例来看,海南岛近岸海域表现出明显的N限制。  相似文献   
5.
WOX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其主要参与调控干细胞多能性、侧生器官的发育、花器官的形成和胚发育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是一类比较古老的转录因子,因此也有以此为基准进行进化分析的研究。目前,WOX转录因子家族在大多数陆生植物和淡水生植物中被发现,在海洋植物中,这一类转录因子的研究尚较少。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是一种热带区域常见的海洋单子叶植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泰来草的转录组信息,从中筛选获得了一个WOX基因(命名为ThWOX8),CDS序列全长597 bp,编码198个氨基酸,对其进行三维结构建模,显示其具有典型的HB结构,属于W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中间分支。由于对海洋植物的WOX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收集了93个位于中间进化支的WOX转录因子进行了同源比较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了泰来草与豆科和毛茛目莲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这可能暗示了泰来草在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之间存在演化关系。鉴于泰来草是一种重要的潮间带植物,对于平衡海洋生态环境较为重要,深入研究泰来草WO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泰来草在进化中的关系,以及为针对性地改进泰来草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儋州湾海草资源全面调查,探讨儋州湾海草资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儋州湾分布海草种类为1科1属1种,即贝克喜盐草,分布总面积约为489 hm2,平均覆盖度为8.46%,平均茎枝密度为2327.98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57 g/m2;主要分布于儋州湾里端新英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沿岸水域;儋州湾贝克喜盐草的生长主要受到重金属Cu的影响,其次受到水深的影响,且重金属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推断是受到附近虾塘养殖废水的排放以及潮汐搬运和迁移的影响;针对儋州湾贝克喜盐草的保护,建议完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将贝克喜盐草增列为保护对象,并加强保护区管理,控制污染源排放及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麒麟菜自然保护区由文昌和琼海两个省级麒麟菜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面积17 517 hm~2。区域内资源丰富,有麒麟菜2种,面积19.40 km~2,平均覆盖度0.54%;造礁石珊瑚75种,分布面积约92.34km~2,平均覆盖率10.21%;海草8种,面积约46.16 km~2,平均覆盖度35.15%。目前保护区存在功能区划缺失、重点保护对象缺位、保护区域重叠、管理力度不足及区域内资源退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调整保护区结构、开放实验区参观考察和旅游功能以及健全保护区管理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海南省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棘海星的暴发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控制长棘海星暴发,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文章概述长棘海星的生物特征以及暴发周期、破坏程度和暴发原因,同时基于对我国西沙群岛海域的相关调查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长棘海星的主要食物为造礁石珊瑚,具有个体大、数量多和生长快等特点,其暴发严重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我国西沙群岛盘石屿海域存在长棘海星暴发的迹象,主要原因包括台风过境、全球变暖和天敌减少等;可综合采取投放天敌、人工清理以及跟踪监测和预警等措施,加强对长棘海星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永兴岛及七连屿造礁石珊瑚近10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7-2016年珊瑚礁监测数据,永兴岛及七连屿共调查到造礁石珊瑚11科113种,常见种有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粗野鹿角珊瑚Acropora humilis、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梳状菊花珊瑚Goniastrea pectinata及锯齿刺星珊瑚Cyphastrea serailia等。研究区域内造礁石珊瑚种类近10年(2007-2016年)来下降明显,其中永兴岛从39种下降到18种,下降率为53.85%;北岛从23种下降到17种,下降率为26.09%;赵述岛从46种下降到12种,下降率为73.91%;西沙洲从51种下降到15种,下降率为70.59%。群体形态群落中皮壳状种类数最为稳定,分枝类下降了59.26%;叶片状下降了75.00%;圆盘状下降了87.50%;团块状下降了57.14%。通过对研究区域造礁石珊瑚种类组成及群落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见,人为活动、长棘海星、珊瑚病害、台风及全球升温等因素逐渐影响到西沙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省花场湾内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其分布特征、相关性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花场湾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r、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8.41~51.45、5.96~30.73、16.87~99.15、18.60~57.80、0.12~0.76、0.020~0.073、6.02~17.56 mg/kg,均值分别为28.19、18.35、50.48、35.75、0.32、0.05、12.71 mg/k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Pb、Zn、Hg、Cr及Cd具有相同污染源,主要受养殖影响;此外,Cu、As、Hg受潮汐影响较大,Pb与Zn受渔船及潮汐影响较大,Cd与Cr受沿岸虾塘影响较大.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中等生态危害为主,其次为强生态危害与轻微生态危害,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高值基本位于花场湾潟湖中心.单金属潜在危害系数程度较高的是Cd与Hg,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HgAsCuPbCr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