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8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1327篇
测绘学   659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632篇
地质学   2374篇
海洋学   846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286篇
自然地理   56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试图通过古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条件、沉积铝土矿及矿区地貌等因素去初步探讨田阳县-那坡县一带堆积铝土矿优质矿石及含矿率分布的规律性.认为沉积铝土矿及地貌因素是控制该地区堆积铝土矿优质矿石及含矿率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马卡良 335分别发生于 1998年和 1999年的两次短时标光变。其中的一次是微光变 ,发生于 1999年 11月 2 0日 ,微光变区域的大小约 0 .80 7光时。还对微光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技术对2种亚洲龙鱼的mtDNAD_Loop全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序列结构分析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2种亚洲龙鱼的mtDNAD_Loop在靠近5’端有3个终止相关序列TAS(Ⅰ、Ⅱ、Ⅲ),靠近D_Loop的3’端有4个保守区域CSB1、CSB2、CSB3、CSB-D。在终止相关序列和保守区域之间是连续重复区域。经DNASP4.0软件分析,全序列中检测出多态位点数(S)为26,其中有17个转换,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7.333。  相似文献   
4.
The UV spectra of mixture solutions consisting of tyrosine,tryptophane,phenylalanine,cystine,histidineand 3,4-dihydroxyl phenylalanine have been measured.The numbers,identiti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amino acids in the mix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successfully using target factor analysis.The effectsof the wavelength range and the selected sampling interval on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Twenty-fivesynthetic mixture samples have been analysed successfully.The average recoveries are 98·9 for Tyr,96·5for Trp,105·6 for Phe,98·1 for Cys,98·9 for His and 106·4 for Di-phe.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in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Kalman filter method.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特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功能,然后进行了中心式导航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给出了数据库模型的E-R图,最后描述了空间地理信息的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6.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   总被引:54,自引:17,他引:37  
驱龙超大型矿床是一个产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与大洋俯冲无关的新型斑岩铜矿。文章通过对驱龙铜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的详细研究,建立了驱龙中新世岩浆演化序列,初步查明了岩浆浅成侵位的构造控制要素,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空间展布规律,查明了引起各期蚀变事件的地质记录及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成矿物质沉淀的机制,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研究表明,驱龙铜矿中新世斑岩是闪长质深部岩浆房不断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中新发现的、结晶时间为22.2Ma左右的闪长质包体可近似代表深部岩浆房组分,依次产出的花岗闪长岩、呈岩株或岩枝产出的P斑岩、X斑岩及最晚期的闪长玢岩(15.7±0.2)Ma,均为深部岩浆房连续演化的产物,岩浆持续6Ma左右。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斜长石不断的结晶分异,导致了岩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的规律性变化,斑岩埃达克质的特征也因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等矿物的不断结晶分异而引起。X斑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表明,岩石可能形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面积产出的花岗闪长岩为驱龙铜矿最主要的含矿围岩,容纳了驱龙矿床70%以上的矿体,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具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近EW向产出,其浅成就位可能受背斜控制,其后的各期斑岩均沿该侵位中心上侵,而冈底斯地壳中新世的快速抬升与剥蚀是导致含矿斑岩浅成侵位的根本原因;矿区内的SN向裂隙带既不控岩,也不控矿。浅成侵位的斑岩及深部岩浆房均发生了流体出溶。发生了大量流体出溶的深部岩浆房,是矿区早期蚀变流体的主要来源,显微晶洞构造及单向固结结构(UST)是流体出溶的地质记录。蚀变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以及晚期的长石分解。钾硅酸盐化可分为2个阶段,即蚀变矿物以次生钾长石为主的早期钾硅酸盐化和以次生黑云母为主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因产出的岩石类型不同,蚀变矿物组合具有明显差异性:产于叶巴组地层中的青磐岩化相对较强,蚀变矿物以绿帘石为主;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的青磐岩化相对较弱,蚀变矿物以绿泥石为主。晚期长石分解蚀变以破坏长石类矿物为特征,蚀变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粘土等。石英和硬石膏贯穿于上述各种蚀变中。空间上,钾硅酸盐化位于斑岩体及其周围地区,青磐岩化位于钾硅酸岩化外侧。后期形成的长石分解蚀变强烈叠加了早期钾硅酸盐化,介于钾硅酸盐化带与青磐岩化带之间。与早期钾长石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不规则石英-钾长石脉,与晚期黑云母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不规则至板状的石英-硬石膏脉、黑云母脉,与青磐岩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板状的绿帘石-石英脉,与晚期长石分解蚀变有关的脉体主要为板状黄铜矿-黄铁矿脉及黄铁矿脉;在早期钾硅酸盐蚀变与晚期长石分解蚀变转换阶段,发育一组板状的石英-硫化物脉。早期不规则的脉体形成于斑岩结晶早期、矿区裂隙小规模发育阶段;晚期的板状脉体形成于斑岩弱固结或固结之后、矿区大规模连通裂隙发育阶段。驱龙矿区的铜矿化分布较为均一,主体产于花岗闪长岩中,其中,铜矿化主体形成于黑云母化蚀变阶段,转变阶段及长石分解阶段也有大量铜的形成;钼主要形成于转换阶段,长石分解蚀变阶段也有产出。黑云母化阶段,铜的沉淀与角闪石黑云母化、斜长石钾长石化过程中Ca2 的大量释放有关;转换阶段,铜钼矿化可能与压力和(或)温度骤降有关;晚期铜矿化与长石矿化蚀变阶段,斜长石绿泥石化、黑云母绿帘石化过程中Ca2 及Fe2 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甘交界红柳河地区二叠系剖面中发育有块状和枕状玄武岩,激光ArAr定年确定的玄武岩形成时间在280~300Ma之间;玄武岩SiO_2含量为44.71%~49.27%,Mg~#为42.4~52.4,(~(87)Sr/~(86)Sr)_i为0.703834~0.706819,(~(143)Nd/~(144)Nd)_i为0.518861~0.5121220,ε_(Nd)(t)为-3.01~3.67。玄武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均显示出与OIB性质相似的特征。其弱富集的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区富集的特点。而Zr/Nb(14.63)和Th/U(2.83)则指示岩浆中可能有少量循环原始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对比北山南部柳园地区二叠纪玄武岩源区特征,提出红柳河地区早二叠世OIB型玄武岩主要来源于北山地区晚古生代裂谷带下伏已被不同程度改造的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8.
大沽河下游咸水入侵区含水砂层水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砂柱的水平渗流试验,对大沽河下游成水入侵区含水砂层的水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对海水入侵治理的注淡压成和抽成方案过程中含水层的渗透性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和减小方案实施过程中含水砂层渗透性降低的方法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含水层具有显著的水敏感性特征,注淡压成过程导致其渗透性下降幅度超过了两个数量级;注淡和抽成的流速分别超过21ml/min和42ml/min时,亦能引起含水砂层水敏感性的发生,称为临界流速;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离子强度-7638us/cm,驱替水的离子强度不宜小于该值以避免水敏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同粘土矿物水敏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改变砂样中的粘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结合咸淡水之间的单一和驱替实验,研究不同粘土矿物的水敏性特征。在单一的咸水和淡水情况下,当砂柱中的粘粒含量≤1.5%(重量比)时,其渗透系数基本不发生改变,即使粘粒含量从1.5%增加10%,其渗透系数也仅下降约一个数量级。各种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导致含水介质渗透系数的下降最为明显,高岭土和伊利石约是其影响值的一半。咸淡水驱替实验中,加入蒙脱石颗粒的砂柱的渗透系数急剧下降,当蒙脱石含量达3~4%时,渗透系数已经下降的极低,可以看作不透水层,而加入高岭土和伊利石的砂柱的渗透系数没有急剧变化。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不同类型的粘土颗粒吸附不同数量的水分子,形成数量和大小不同的胶体团,使得介质渗透系数的变化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典型环境功能区张士灌区包气带剖面样品和含水层样品的分析检测,比较和总结了菲的垂向分布特征,研究了总有机碳、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对菲垂向分布与迁移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采样点的研究表明、菲总含量在剖面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是随着剖面的加深含量降低,以犁底层为界,表层土壤(5~20?)菲含量随着剖面深度变化平缓。同时分别对菲含量与总有机碳、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进行二元相关分析,计算出的Pearson系数表明,土壤中总有机碳、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菲垂向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含水率对菲垂向分布影响不大,同时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定了总有机碳是制约菲垂向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