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方式对西藏东部河谷山地土壤肥力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研究了西藏东部主要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性质及其随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差异,耕地和裸地土壤砂粒含量高于其他利用方式,本区域土壤砂质特征明显;受有机质积累影响,乔木林地、灌丛地土壤具有相对较高N素养分;受施肥等因素影响,农耕地土壤具有相对较高P、K养分;在所有利用方式中,裸地土壤尽管具有相对较高的粉粒含量,但所有养分指标均最低,显著低于林地土壤。总之,对于西藏脆弱生境而言,耕作使得有机质更易于消耗。由于有机质与植被之间存在明显互相促进的作用,因此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对于恢复植被、保护青藏高原东缘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知网"针对《四川地震》进行的统计,简要分析了影响《四川地震》期刊质量的几个指标。结果表明,机构用户数量在2001年至2010年间一直在增加,但发行范围是稳定的,这说明地震专业性期刊的阅读者是特定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且在同一时期的来稿数量保持稳定也说明了期刊的稿源也局限在特定研究机构内;同时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反馈意见知道:影响因子的主要贡献因素是地震台站监测仪器革新技术和有关地震台站技术管理方面的文章;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的前兆观测项目分析这一类资料性文章是《四川地震》影响因子的次要贡献因素;其他类型文章的贡献还要小些。可以看出,地震台站观测技术创新型文章是《四川地震》期刊提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伟  解超明  李才  王明  欧珠平措 《地质通报》2018,37(8):1472-1476
最新区域地质调查发现,西藏工布江达县松多乡存在天然非金属矿——黑曜岩。该矿源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板块上,发育于新生代年波组中。"球泡"状黑曜石清晰可见,部分达到宝石级别。初步研究显示,该黑曜岩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冈底斯成矿带上成矿种类以多金属为主,松多黑曜岩的发现不仅初步圈定了一个非金属矿点,还为区域后续找矿工作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基于西藏定日气象站198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0~20cm浅层地温资料,应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0a定日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年来,定日各层(除5cm外)年平均地温均呈升温趋势,升温幅度为0.03~0.187℃/10a,0cm升温率最大,15cm升温率最小,5cm地温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冬季各层地温升温最显著,除了0cm层外各层地温夏、秋季呈降温趋势;各层(除5cm外)年平均地温从2000s后均陆续发生突变现象,各层地温突变时间点不一致,但均是从相对偏冷期跃变为相对偏暖期,0cm和20cm在2000s前后明显发生了由冷变暖的转折;定日年平均气温升温率比各层地温都大,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距平变化趋势和时段与各层地温相似,年平均气温与20cm层地温的相关性最显著;5cm地温与其他层次变化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1999年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首先探查到砂金异常,进而通过预查、普查和详查,发现了砂金储量居目前西藏之首的马攸木砂金矿床。该矿床Ⅰ号矿体长为14196.3m,平均宽度为126.61m,平均厚度为11.25m,加权平均品位为0.5116g/m3,砂金资源总量属大型。介绍了Ⅰ号矿体砂金的形态与粒度、成分和成色。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对西藏地区及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漾濞MS6.4级地震影响区范围内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区域内土木结构房屋破坏较其他结构严重,主要分为"穿斗式"和"墙抬梁式"两种类型,两者在地震中的破坏虽有相同,但也各有特点.文章从两种类型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比较明显的主体架构、屋顶、墙体和地基部位进行震害特点分析,结合调查情况发现造成房屋受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房屋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藏西北革吉县雄巴乡场镇内的冻土灾害日趋严重,研究该区冻土灾害的特征、成因及危害,对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基本特征、成因条件、风险性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雄巴乡场镇的冻土灾害开展了综合研究,认为加剧该区冻土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量增加和气温升高,使场镇内透水性差、不均匀分布的土体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岩浆作用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在辉绿岩中获得138.7±1.0Ma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在流纹岩中获得了110.4±0.4Ma的谐和年龄,表明区内岩浆作用具有2期成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辉绿岩是地幔熔融的产物,花岗闪长岩为岩石圈地幔熔融的产物,而流纹岩显示2类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低Sr流纹岩为古老岩石圈地幔熔体经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高Sr流纹岩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为增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综合已有的研究,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在缝合带两侧均有展布,其中早期岩浆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双向俯冲的产物,末期岩浆岩是碰撞后俯冲洋壳前缘断离形成的。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经历了双向俯冲到大洋闭合的演化过程,并在早白垩世末期发生了俯冲洋壳的断离事件。同时,高Sr流纹岩的发现表明,早白垩世末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地壳增厚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8年9月12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与四川省广元市交界处(32.75°N,105.69°E)发生5.3级地震。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Ⅵ(6)度。Ⅵ度区等震线呈椭圆状,其长轴呈北东走向,主要涉及到陕西省和四川省广元市的13个乡镇。部分震区房屋建筑出现轻微破坏现象。这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中的青川断裂。  相似文献   
10.
Multistage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Mamupu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 (YPCB), Tibet. This study reports the results of cathodoluminescence, trace element and Sr isotope analyses of Mamupu scheelite samples, undertaken in order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mechanism of W mineralization and the source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cheelite are identified in the Mamupu deposit: scheelite A (Sch A) mainly occurs in breccias during the prograde stage, scheelite B (Sch B) forms in the chlorite-epidote alteration zone in the retrograde stage, while scheelite C (Sch C) occurs in distal quartz sulfide veins. The extremely high Mo content and negative Eu anomaly in Sch A represent high oxygen fugacity in the prograde stage. Compared with ore-related porphyries, Sch A has a similar REE pattern, but with higher ΣREE, more depleted HREE and slightly lower (87Sr/86Sr)i ratios.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Sch A i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ore-related porphyries, but extensive interaction with carbonate surrounding rocks affects the final REE and Sr isotopic composition. Sch B shows dark (Sch B-I) and light (Sch B-II) domains under CL imaging. From Sch B-I to Sch B-II, LREEs are gradually depleted, with MREEs being gradually enriched. Sch C has the highest LREE/HREE ratio,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nherite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s after the precipitation of HREE-rich minerals, such as diopside and garnet, in the early prograde stage. The Mo content in Sch B and Sch C gradually de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 oxygen fugacity of the fluids changed from oxidative in the early stages to reductive in the later, the turbulent Eu anomaly in Sch B and Sch C indicating that the Eu anomaly in the Mamupu scheelite is not solely controlled by oxygen fugacity. The extensive interaction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fluids and carbonat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Ca2+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scheelite in the Mamupu depos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