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麦隆岗组是拉萨地质队(1962)命名的地层单位,以出露在麦隆岗而得名。麦隆岗是拉萨市北面约60km的一个小村,座落于一条南北向的山沟之中。村落周围出露一套走向近东西延伸的碳酸岩和碎屑岩地层,地层露头良好,化石丰富(图1)。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李璞等(1959)在打则宗(雪达)、梅龙卡(即麦隆岗)附近首先发现了这套地层,找到  相似文献   
2.
用现代地层学方法判别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研究1:100万“改则幅”和“日土幅”区调中大量原始资料和青藏高原生物地理区系与地壳演化的基础上,用现代地层学方法,重点研究羌塘地块和唐古拉地块的属性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笔者首先排除了推覆构造对建立古大陆边缘造山带原地岩系地层层序的严重干扰,对羌塘地块和唐古拉地块的地层层序进行了重建,提出了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现代地层学格架的演化模式。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有两个不同属性而又相互关联的地层体,现今呈一西一东的分布格局,向洋(古特提斯洋)一侧为以深水砂泥复理石和放射虫硅质岩为主的沉积组合类型,向陆一侧为以浅水碎屑、碳酸盐为主的沉积组合类型。从而证实了古特提斯洋存在一个向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倾斜的俯冲消减带。它导致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活化造山运动,并于中二叠世末期与唐古拉地块碰撞,形成晚海西褶皱带。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块骨骼同位素的演变特征及其成因解释。论述了羌塘地块生物地理区系的发生、发展、消亡与羌塘地块同冈瓦纳大陆分裂、向北漂移(导致新特提斯洋形成)及同唐古拉地块碰撞(导致古特提斯洋消亡)的板块活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山南侧沿北西向分布的变质复理石海相碎屑岩系,其时代主要属晚三叠世,是巴颜喀喇山群的西延部分,它的东段和西段岩石变质程度、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的不同,是同一构造带中不同的构造层次构造的反映,东段属下部构造层次,西段属深部构造层次和深熔花岗岩,它们形成于晚三叠世昆仑地块南缘的陆缘盆地,印支期褶皱变质,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挤压,抬升和剥蚀,使东西两段出露了于不同深度构造层次形成的构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