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维全  王玉霞  韩雪 《海洋通报》2020,39(4):416-425
旅游产业是海岛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借助 DEA 模型测度 12 个海岛县 (区) 的旅游效率,采用组合方法对海岛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演变进行刻画,并通过 EVIEWS 软件分析海岛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 (1) 海岛旅游综合效率总体不高,技术效率是海岛旅游效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规模效率水平较低,海岛旅游发展能力未得到全面发挥。 (2) 海岛县 (区) 之间旅游效率总体差异不大,相对差异明显。海岛旅游效率空间状态演变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可能存在“贫困陷阱”和“俱乐部趋同”现象。 (3) 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信息对海岛旅游效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城镇化是海岛旅游效率发展的约束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欧亚与印度大陆的碰撞使得印度大陆的北东角强烈挤入欧亚大陆内部,形成东构造结,其引发的强烈变形将南羌塘地块、北羌塘地块、拉萨地块、保山地块、兰坪-思茅地块以及地块之间的缝合带挤压于很窄的范围内,造成青藏高原腹地与其东南缘之间构造单元划分、对比困难。滇西福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东构造结影响范围内,是三江造山带及青藏高原相关地块的汇聚处。福贡地区石炭系岩石组合表明其形成于较为稳定的浅海相沉积环境中,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三件石炭系二云母石英片岩碎屑锆石表面年龄数据(194个有效分析点)形成五个主要年龄区间:2550~2400Ma、1800~1550Ma、1200~1080Ma、1000~850Ma和600~480Ma,峰值分别为~2502Ma、~1724Ma、~1120Ma、~886Ma和~512Ma。对比其他地块同时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表明,福贡地区石炭系可能是拉萨地块的一部分,与腾冲地块一样,属于其南延部分。结合中新生代岩浆岩带的构造连续性,我们认为,印度板块东北角向北、北东方向的强烈挤压导致拉萨地块及冈底斯岩浆岩带弯曲、缩颈、并发生分离与旋转。  相似文献   
3.
摄食功能群是指生态系统中食性相同的生物群落,研究摄食功能群有助于科学评估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基于2015年9月、2016年5月和2016年9月的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结合同步获取的环境因子,分析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组成及其变化特征,探究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组成及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3个航次的大型底...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9—2018年ERA Interim地面10 m风场、位势高度场、温度场和风场,Hadley中心HadISST再分析海温资料,采用SVD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夏季(6—8月)西太平洋暖池关键海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对华东海域夏季10 m日最大风速变化的影响关系。SVD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华东近海风速变化与菲律宾以东海域SST有明显负相关,第一模态左、右空间向量的时间系数相关达0.58,通过了置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当西太平洋暖池SST正异常时,暖池海域SST增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加强,副高脊线北进(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纬度位置与暖池SST相关系数达到0.46,通过置信度为95%显著性检验)。此时华东近海正处于副高控制,近海下沉运动增强,大气温度垂直剖面有普遍增温现象,10 m风场有偏北风异常,海面风速减小约占40 a平均风速的约30%;当暖池SST负异常时,副高东撤南退,华东近海冷空气活动加强,温度垂直剖面存在显著降温现象,华东近海风速增加占40 a平均风速的20%以上。本研究进一步说明了暖池SST异常是一个有效的预报因子,可用于华东近海海面风速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集安地区硼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集安市北部下元古界集安群赋存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是吉南重要的成矿远景区。集安群下部蚂蚁河组以赋存硼矿为特征,统称含硼岩系。硼矿床、矿点集中分布于集安市以北蚊字沟、高台沟、矿山村、花甸子等地。目前共发现矿床、矿点44处,其中中一大型矿床一处。含硼岩系岩石组合主要为含磁铁浅粒岩、电气变粒岩、黑云变粒岩、镁质大理岩、斜长  相似文献   
6.
介绍韩雪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枳术姜汤治疗小儿便秘经验。韩教授认为,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病机的关键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气机不畅,糟粕内停,大便排出困难,与脾、胃关系密切,以虚秘常见。脾胃虚弱,营卫失和,气血阴阳亏虚,肠失温润推动而致秘结;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职而秘结。韩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枳术姜汤以益气健脾、调营卫、和阴阳、消积导滞,补虚泻实,标本兼顾,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系统设计、主要功能、业务流程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系统建设的现状。按照国土资源土地业务管理需要,分析了全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各类监管信息,并结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一张图"工程,对省级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贺根山蛇绿岩带是中亚造山带东部出露面积最大的晚古生代蛇绿岩带,然而研究者对它是大洋岩石圈的残余还是陆内岩石圈地幔伸展的产物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归因于一直缺少橄榄岩Re-Os同位素的有效制约。基于此,本文对贺根山蛇绿岩中方辉橄榄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Re-Os同位素研究。方辉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斜方辉石、粗粒的铬尖晶石和少量单斜辉石组成。贺根山方辉橄榄岩具有难熔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高的MgO(45.1%~48.1%)含量,低的CaO(0.09%~0.26%)和Al 2O 3(0.58%~0.90%)含量及Tb/Yb比值,低于原始上地幔的^(187)Os/^(188)Os(0.1236~0.1263)同位素组成;橄榄石具有较高的Fo值(91.0~91.7)和NiO含量(0.26%~0.48%),而且单斜辉石具有低的重稀土含量,暗示了贺根山方辉橄榄岩是尖晶石相陆下岩石圈地幔高程度(20%~30%)部分熔融的难熔残余。另外,方辉橄榄岩相对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例如Nb、Ta),且单斜辉石具有高Ti/Eu值和低的La/Yb,揭示了地幔源区受到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的改造。另一方面,方辉橄榄岩显示出相对年轻的Re亏损模式年龄,t RD为454~825Ma,表明贺根山地区岩石圈地幔形成的时代应该在0.8Ga之前,而后经历过多期熔体抽离和交代,与区域上大规模地壳增生时代吻合,可能是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响应。结合蛇绿岩中大量深源矿物(金刚石等)和捕获锆石的存在、南北两侧一致的地质记录,本文认为贺根山方辉橄榄岩可能是陆内伸展环境下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减压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累积距平方法和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对聊城市1965—2017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t检验方法分析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对日照时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3 a来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2343.8h,呈逐年明显减少的趋势,平均降幅为-103.01 h/10 a(p<0.01);日照时数在1984年和1998年前后发生转折性变化,1965—1983年为偏多期,1984—1997年为变化平稳期,1998—2017年为偏少期;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原因是由于年水汽压上升、雾和霾天气多发、大风天气减少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ea Level Pressure (SLP)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to-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MLY) is analyzed jointly using the multi-taper/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MTM-SV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arrow frequency bands are obtained from the local fractional variance (LFV) spectrum.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i.e., 16-to-18-year periods) and interannual (i.e., 3-to-6-year periods) signals are identified. Moreover, a significant quasi-biennial signal is identified but only for PMLY data. The spatial joint evolution of patterns obtained for peaks in the LFV spectrum sheds light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P and PMLY: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modulate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PMLY whil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MLY is in phase with the Northern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nd the Northern Pacific Oscillation (N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