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分析观测系统炮道密度退化对目的层成像的影响,在保持偏移距和方位角分布规律前提下,对中国西部GSM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用抽稀炮排、道距和炮距的方式使炮道密度退化,得到相同面元大小不同炮道密度A、B、C和D四套观测系统,对抽稀的资料进行分别处理,基于河道砂体叠置模式正演基础上,通过沿层提取相干和均方根等属性切片对川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刻画和断层断距识别能力上进行实验对比,以指导后期针对该目的层的采集工程技术设计。通过分析得到以下认识:(1)针对大中型河道,观测系统A、B、C和D与高密度识别能力相当。(2)针对小型河道,观测系统A、B、C平面上能识别一部分小型河道,且随着炮道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剖面河道亮点减弱,观测系统D在剖面上无法识别河道亮点。(3)高密度观测系统断层平面展布最为清晰,观测系统A、B、C和D断层平面展布大的地质规律与高密度数据相当,但细节上存在一定损失。(4)当川中沙溪庙组河道宽度约为55m,断层断距约为6m,薄砂体厚度约为6m时,可采用高密度观测系统;当其河道宽度大于74m,断层断距大于12,薄砂体厚度大于10m时,可采用A、B、C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山庙高密度三维区块沙溪庙组储层与围岩阻抗差异小及高密度采集成本与勘探效果难以平衡的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基于Xu-White模型的横波预测、近中远道精细储层标定和岩石物理模板的建立等叠前反演关键技术,进而通过叠前同时反演对工区内具有潜力的3号大型规模河道进行定量预测,以此指导井位部署。其次,较小的地层倾角及较小的的地震速度变化为抽稀地震成像成果数据指导地震采集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依据面元和覆盖次数设计了抽稀后的3种不同观测系统。然后为使各套数据没有时差,抽稀后的观测系统采用高密度数据的约束层析静校正量,其余处理参数参照高密度处理流程进行调整,并分析不同观测系统情况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最后结合不同的观测系统设计对应的反演流程,分别从纵向分辨率与横向分辨率对各个观测系统识别不同规模河道的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有效性和经济型,依次优选出一套与高密度数据识别效果相当的观测系统。本次研究的抽稀试验期望从叠前反演的角度为该地区最佳观测系统论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