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东-苏北榴辉岩的构造特征及其折返机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王清晨  张儒瑷  从柏林  赵中岩  叶凯 《岩石学报》1992,8(2):153-160,T001
鲁东-苏北地区出露了M型和Q型两类榴辉岩,前者的原岩为地幔岩类,后者的原岩为地壳岩类。它们均呈外来岩块产出于片麻岩中。其形成经历了前榴辉岩I、A和S阶段,在I和A阶段它们表现为韧性变形,而在S阶段则表现为碎裂变形。它们的折返过程经历了剪切回流和区域性隆起剥蚀。  相似文献   
2.
赵中岩 《地质科学》1993,28(3):279-282
西准噶尔萨尔托海蛇绿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形成温度约为1100℃,压力1.6GPa。氧化缀饰和透射电镜观察,揭示了橄榄石的位错密度为2.5×108/cm2,(100)位错壁间距为10μm 左右。计算得到的古应力为115—154MPa,应变速率为2×1011,古生代大洋上地幔粘滞度为2.37×1019P,与新生代大洋上地幔比较,古生代大洋上地幔有低粘滞度和高应变速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清晨  张儒瑷  从柏林  赵中岩  叶凯 《岩石学报》1992,8(2):153-160,T001
鲁东-苏北地区出露了M型和Q型两类榴辉岩,前者的原岩为地幔岩类,后者的原岩为地壳岩类。它们均呈外来岩块产出于片麻岩中。其形成经历了前榴辉岩I、A和S阶段,在I和A阶段它们表现为韧性变形,而在S阶段则表现为碎裂变形。它们的折返过程经历了剪切回流和区域性隆起剥蚀。  相似文献   
4.
方爱民  赵中岩 《岩石学报》2004,20(5):1087-1096
从构造岩石角度将山东青岛仰口地区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划分为构造整合单元和构造混杂单元两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单元的岩性组成及其超高压变质特征进行了描述。着重对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变形期次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期次构造变形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区域上构造变形期次的研究情况,初步提出形成仰口地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各种构造形迹的构造模式,并对它们所反映的仰口超高压带形成和折返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压溶是岩石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它与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是岩石变形的三个重要机制。压溶是岩石在差应力(differential stress)的作用下,可溶性物质(通常是石英和方解石)的溶解、运移和再沉淀的过程(Sorby,1853;Ramsay,1967;Elliott,1973)。理论研究表明,压溶是一种粒界扩散过程(grain boundary diffusion),并遵守扩散定律(diffusion flow law),(Elliott,1973;Rutter,1976)。Elliott(1973)认  相似文献   
6.
欧洲探测委员会(Europrobe)经过五年的酝酿和努力,于最近成立。委员会主席由瑞典Lund大学矿物岩石系教授戴维·基(Davib G.Cee)担任。它旨在研究从太古宙至今欧洲的大地构造演化,重点是最近35亿年时间内欧洲的形成和改造过程中具有全球意义的事件。它将在从乌拉尔山到大西洋的广阔范围内选择关键地区,对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碎裂岩的分数维分析:理论、方法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中岩  王毅 《地质科学》1992,(3):282-290
理论研究表明具有自相似性的几何分裂体可以用分数维描述,其分数维值D的大小取决于碎裂模式。碎裂岩粒度分布具有自相似性,可以用D值定量描述。D值的求法有三种,即粒径法、面积法和体积法。对天然变形的断层岩分数维分析表明,D值随断层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温度、压力和应变量等)变化,如围压增加,D值增大;应变量增加,D值增大,并趋向定值。  相似文献   
8.
赵中岩  方爱民 《岩石学报》2005,21(4):1109-1116
超高压变质岩是大陆深俯冲作用的产物。超高压变质岩在深俯冲和快速折返过程中,经历了长距离地构造搬运和构造力的作用。其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韧性剪切带中,并发生强烈地塑性流变。研究超高压变质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及其变形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大陆壳岩石在深俯冲过程中的流变学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仰口的超高压韧性剪切带中榴辉岩质和花岗质糜棱岩记录了超高压变形的历史。在超高压条件下的稳定矿物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兰晶石和钾长石具有不规则波状消光、亚晶界、核幔构造和动态重结晶等显微构造特征,TEM 研究揭示了大量的位错构造,表明位错蠕变是其主要的变形机制。在花岗质糜棱岩中,金红石在刚性矿物的压力影中沉积,细粒的石榴石条带平行片理延伸,都说明超高压变形过程中有流体存在,流体助力的物质扩散迁移是又一个重要的变形机制。依据现有的流变学定律估算的流变应力应该在几十兆帕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