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研究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献屈指可数。扬子西经缘龙门山地区盆纪发育了了这类良好的混合沉积。作者根据实际材料,首次从这一思路出发,识别该区泥盆纪Emsian期到Givetian早期的混积相四种,混积亚相约14种,阐明了其优势混积作用;根据混积作用特征、沉积背景关系,划分出两大混积类型,即泥质背景下的混积1型和砂灰质背景下的混积Ⅱ型;对混积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不同级次  相似文献   
3.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大洋红层岩石类型有碳酸盐岩、泥质岩和硅质岩. 碳酸盐岩又细分为红色有孔虫颗粒灰岩、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红色含微体生物泥晶灰岩、红色泥晶灰岩、红色-杂色内碎屑砾状灰岩等类型; 泥质岩主要为红色页岩; 硅质岩有红色放射虫岩、红色(含)放射虫硅质岩、红色硅质岩. 红色页岩沉积环境为碳酸钙补偿面(CCD)之下、受浊流影响的下斜坡/盆地相; 而红色灰岩为远洋沉积环境下由先成的较浅水上斜坡红色灰岩层通过滑移、滑塌沉积在下斜坡页岩内. 野外观察、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漫反射数据表明, 细小的、分散状出现的赤铁矿是导致藏南上白垩统大洋红层呈现红色的根本原因, 赤铁矿不是碎屑来源的, 而是同沉积期-成岩早期阶段的产物. 无论是红色页岩还是红色灰岩, 都以出现高含量Fe2O3和低含量FeO为特征, 铁主要以三价形式出现, 指示了一种氧化条件. 藏南大洋红层沉积时期, 在东特提斯洋上斜坡-下斜坡-盆地环境下广泛出现高含量溶解氧的氧化条件, 导致该条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冷、洋流活动和海洋-大气氧通量改变.  相似文献   
4.
张朝凯  李祥辉 《地质通报》2015,34(12):2236-2245
采用野外地质点观察、岩相分析及碎屑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南侧的朗县白垩纪混杂岩(KL)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乃东-金东-莫洛断裂为界,该断裂南侧具有以板岩/千枚岩为主夹砂岩、粉砂岩的特征,属于海底扇沉积,其碎屑锆石年龄谱有230Ma和530Ma 2个峰值,与南部的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极其相似;而该断裂北侧狭长地带的KL则主要为陆棚相板岩与大理岩,属于拉萨南缘沉积。为此认为,南部主体属于上三叠统郎杰学群,暗示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在西藏东南部的缝合碰撞边界可能是乃东-金东-莫洛断裂,而不是北侧的泽当-加查-朗拉岗则断裂或南侧的乃东-曲松-白露断裂。  相似文献   
5.
混杂岩是古增生楔存在的标志之一,一般由枕状玄武岩、灰岩、放射虫硅质岩、硅质页岩、砂岩等混乱无序组成。目前"大洋板块地层"(OPS)运用放射虫地层学方法对混乱的增生楔断片进行重建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清晰地展示了大洋板块俯冲和洋底物质连续增生的历史。在西藏仲巴地区填图过程中,结合放射虫年代学分析鉴定结果,以OPS重建的思路和理论作为指导,重建了仲巴地区混杂岩的大洋板块地层,并恢复了该区域特提斯洋在洋中脊大洋板块增生至消亡的岩石序列,自下而上分别为侏罗纪海山玄武岩、海山覆盖物侏罗系—白垩系碳酸盐岩、海山周围沉积的侏罗系—白垩系放射虫硅质岩和硅质页岩,以及海沟附近的白垩系陆源碎屑岩等,为特提斯洋大洋板块俯冲的方向、持续时间和古大地构造环境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时空格架及充填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祥辉  王成善 《沉积学报》1999,17(4):521-527
据华南二叠纪不同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区域分布、纵向演化及其充填特征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上扬子克拉通-右江盆地-钦防盆地、中扬子克拉通及全区的层序地层时空格架模型;提出层序充填可分为两个阶段:早二叠世碳酸盐缓坡-台地层序充填阶段,晚二叠世陆源碎屑为主与火山碎屑相混层序充填阶段;认为全区二叠纪四个Ⅰ型层序受控于构造隆升事件,晚二叠世层序TST普遍发育火山碎屑沉积,古陆边缘HST或少量SMT/LST大多由三角洲沉积体系进积叠加而成,上扬子克拉通及右江地区的生物礁以海侵和高位型为特色。  相似文献   
7.
分析总结了海平面及海平面变化的有关问题,如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海平面变化旋回等时性及可对比性,海平面升降曲线的表示方法、内容及绘制技术与原理,其升降幅度的定量化计算和模拟,海平面变化成因的旋回级别、动态分异及成因标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盆地的影响等等。提出部分建议,包括理清海平面与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升降与振荡、波动,全球与相对、高频、复合海平面,TR旋回与海平面变化等概念;限定其概念的外延、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用于同一大陆或泛大陆的对比性;分清各种表示方法、技术的使用范围,相对水深曲线转换为海平面升降曲线过程中成岩作用、构造沉降、沉积(生产)速率的影响校正及定量模拟;在海平面变化旋回级次格架下结合两种思路进行成因分析;推荐相对海平面升降成因分析按曲线对比法→构造沉降→回剥法思路进行;建议加强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盆地充填响应的研究;重视对沉积矿床的控制和大陆边缘地壳变形的反弹作用过程及定量模拟。  相似文献   
8.
西藏措勤盆地古生界—中生界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一早志留世和中一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一早石炭世缓坡一台地、晚石炭一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合、晚二叠世萎缩二三个演化阶段;中生代呈现三叠纪一侏罗纪南陆北海、晚侏罗世一白垩纪末活动边缘下的两个沉积盆地夹持一个(隆升)暴露岩浆孤格局。早一晚石炭世之交是本区古地理分异的重要时期:之前属于陆表海,中部深,东部浅,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各仅有一处,海水侵浸方向由西向东;之后,沉积体系复杂,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多个,古海水侵浸主要源自北部的班公一怒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9.
利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浙西地区中生代晚期寿昌盆地典型剖面建德群9件凝灰岩和安山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建德群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范围在134~115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其所属的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和横山组的锆石年龄分别是134~125Ma、125~118Ma、125~121Ma和121~115Ma,各自对应于欧特里夫期—巴雷姆期、阿普特期早—中期、阿普特期早期、阿普特期中期。由此认为,黄尖组的时代与寿昌组+横山组大致相当,前者与后两者横向可能为同时异相,并非上下关系;在寿昌和丽水两个盆地的寿昌组近乎同时,其上为时代大致相当的横山组与馆头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高原"东北部黏土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部高原"东北部地区中侏罗统—白垩系中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黏土矿物的组合及含量变化能够较好反映当时的气候、物源以及古地理变化;同时,伊利石结晶度不具有随地层深度发生变化的规律。黏土矿物组合以及伊利石结晶度在东部高原隆升与消亡前后,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东部高原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