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较系统地测试分析,作者发现焦作矿区山西组二,煤的大分子结构演变颇有规律,在此煤化系列中存在着“第四次煤化作用跃变”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得出了如下新的认识:①研究区的“第四次煤化作用跃变”可能发生于镜质体R_m~0 3.9~4.0%附近,略滞后于前人从人工煤化实验中得出的R_m~0 3.7%的结论;②在R_m~0 4.5~4.7%附近可能存在着另一次较小的煤化作用跃变,暂且称为“第五次煤化作用跃变”;③在“第四次煤化作用跃变”前后煤中有机质大分子结构的演变是以环缩合作用和秩理化作用为主,芳构化作用次之;④煤化作用的产物除了CH_4之外,还可能有一定的H_2、H_2S、H_2O等产出,且“生气”作用可能持续至“第五次煤化作用跃变”之后。  相似文献   
2.
焦作煤的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勇  李毓琼 《河南地质》1991,9(2):15-20
  相似文献   
3.
豫西登封煤田山西组上部发育小紫泥岩。其层位稳定,是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热知的可靠标志层。多年来,对小紫泥岩的成因存在不同认识。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分析研究,认为小紫泥岩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是在湿热或温暖潮湿气侯条件下的滨海湖泊中形成,并在成岩后生过程中,受有机质参与和地下水影响,使之形成一套紫红、灰绿色含紫斑的泥质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