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曹以临  陈鸿汉  邵连 《中国岩溶》1988,7(3):235-240
本文以济南泉域为例,试用地质力学和数理分析方法研究北方岩溶区岩溶水系统中构造场和岩溶场对岩溶裂隙介质渗透场的控制响应关系,模拟岩溶水系统,以查清岩溶水的赋存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2.
曹以临  张永祥 《中国岩溶》1991,10(4):253-261
本文采用系统方法,把淄河流域复杂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利用系统输入和输出的谱分析,认识系统特征,确定频谱响应函数,计算出系统参数,定量评价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地下水运动的流函数和势函数剖面二维流数学模型,并求得了它们的有限差分数值解。以此为基础对济南岩溶区地下水水流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岩溶地下水径流场的空间变化规律和作用因素,划分了水流系统,从而加深了对济南岩溶区地下水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北方岩溶介质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溶隙网络—溶孔型和溶隙网络—微裂隙型。概化出裂隙岩溶介质的双重介质水流模型。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1)认识北方岩溶介质所具有的双重介质性;(2)分别对孔隙和微裂隙所构成的岩块域和溶隙网络域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岩块和裂隙的水量交换项将两者耦合起来。模型中岩块并未被概化成某一特殊几何形态如球体或平行板,而是按其实际产出形态处理;(3)在岩块中也应用了二维水流模型。以往作者多用一维流方程,目的在于求其解析解,这有许多不足之处;(4)在裂隙和岩块域均采用有限单元法,将两个域的模型联立求数值解,克服了解析法或解析—数值法联合的局限性。 在给定参数情况下,本文进行了典型水文地质条件下的计算,证明了模型是能够较好地刻画溶隙网络—溶孔或微裂隙型介质的特征和水流特点的。同时,本文成功地应用了济南西南郊岩溶含水层的实际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双重介质方法的实用进行了听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溶蚀动力学模拟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给出了碳酸盐岩溶蚀研究的新方法,即动力学模拟实验方法。这一方法是依据碳酸盐(MeCO3)——二氧化碳(CO2)——水(H2O)体系的两个水化学模型:方解石—CO2-H2O体系模型和白云石—CO2—H2O体系模型—而建立起来的。此二体系的状态和方解石或白云石的瞬时溶解速度仅受两个独立变量如Pco2和pH的制约。因而所设计的动力学实验也仅需要观侧二个独立变量。此外本文还以实验结果为基础讨论了方解石溶解的动力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动力学模拟实验结果较为可靠,方法较为先进。它为进行碳酸盐岩溶蚀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将线性系统分析方法引入岩溶水资源评价的研究。比较了线性核函数模型与衰减分析、回归分析和权函数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用线性规划法能识别出正确的核函数,从而得到线性最佳预报方程。根据核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得反应系统作用的某些特征参数。文章最后研究了一个实例,作为方法应用的简介和方法本身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陈鸿汉  曹以临 《中国岩溶》1991,10(2):162-170
以鸭园洞穴系统为例,阐述北方岩溶区中此类岩溶洞穴系统形成与遗存的特殊地质、构造条件,进而为评价它们在北方岩溶水渗流场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