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断裂构造的有序性;用实例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有序现象即断裂构造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复杂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断裂组合的有序性--其形成过程(时间)与展布(空间)的统一、以及由一种断裂组合向另一种断裂组合的有序转变过程等;评述了前人断裂分类的主要成果;提出了断裂构造(定量)分级新方案;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有序过程,将断裂构造研究划分为"描述"、"体系-系统"和"网络"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论述了现今网络阶段断裂研究的基本特点与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莲泉-小泉井断裂带是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北山西段的一条重要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呈波状缠绕于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的相邻交汇点之间,其成因广为地学工作者所关注。文章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和野外地质调查,对马莲泉-小泉井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它是由北西西向博罗霍洛断裂带的近东西向次级压扭性断裂不断吸收主断裂的水平位移演化而成,主要形成和活动时期为中新生代,成因与中生代以来博罗霍洛断裂带的大规模右行走滑构造背景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对探讨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北山段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国火山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火山岩型铀矿床均产于古陆壳之上的酸性(或偏碱性)陆相火山岩系中,文章根据中国陆相火山岩系的产出环境,结合铀矿床、矿点及矿化点的分布,划分出6条火山岩型铀矿成矿带和8条火山岩型铀矿远景带(预测工作区),对铀矿化集中区进一步划分出21个预测区。根据含矿主岩及控矿构造特征,将火山岩型铀矿床分为5个亚类、16个矿床式(29个典型矿床),建立了成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4个预测类型,总结了火山岩型铀矿的成矿要素、预测要素及成矿规律。对14个预测工作区和21个预测区编制了系列图件,圈出了预测工作区靶区近200个,并分别采用数量化理论Ⅰ、品位吨位法、体积法及德尔菲法对各预测工作区和预测区500m以浅及1 000m以浅的铀矿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编制了火山岩型铀矿勘查工作部署图,对今后铀矿地质工作及铀矿大基地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断裂组合自相似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在新疆东部、甘肃北山等地的研究工作中,发现该区有序地分布着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的同种断裂组合,它们不仅在几何形态和动力学特征上相似,而且在力学演化上有密切联系,在空间上构成一级套一级的有序排列.低等级或低序次断裂组合,作为高等级或高序次断裂组合的组成部分,与其整体(高等级或高序次断裂组合)具有相似性,即自相似性.本文以V型构造和工字型构造为例,对自相似断裂组合的几何特征、形成机制和变异性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新疆觉罗塔格地区的卫星遥感图片判读和野外验证,认为该区近东西向弧形断裂带是在前中生代北西西和北东东向断裂格局基础上经有序演化而形成。近东西向、北西西和北东东向3组断裂构成V型构造,它是中生代以来近北西向构造应力作用的产物,并在新第三纪以后有强烈活动。该V型构造的形成,在时间上表现为有序过程,空间上表现为排列方式和演化方向等的有序性,是信息有序系列特性在断裂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铀资源数据获取能力的快速提高,迫切要求铀资源预测的思维和方法也应有所创新。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现有成功的大数据和智能应用案例,结合铀资源勘查专业领域数据特点,提出了铀资源样本集合建设的整体方案。以二连盆地砂岩型铀资源数据作为试验数据,讨论了铀资源正负样本集合的建设方法,并分析了下一阶段铀资源勘查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2016年是前苏联导师、矿田构造学奠基人В.M.克列特尔教授专著《矿田与矿床构造》问世60周年(中译本58周年),草撰此文以兹纪念。В.M.克列特尔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首部《找矿勘探学》,于1956年又出版了《矿田与矿床构造》。1957年应邀来我国讲学,并为《矿田与矿床构造(中译本)》作序。他的讲学内容被整理成《普查勘探讲话》,并于1958年公开发表。В.M.克列特尔教授的论著在中苏(俄)两国广为应用、影响深远。笔者有幸于1956年师从В.M.克列特尔教授,攻读副博士学位,深受教益。五十多年过去了,回顾矿田构造学的发展历史,以"矿田与矿床构造研究演进态势浅析"为题,将其初步划分为四个阶段:Ⅰ.继承–萌发阶段(1930~1949);Ⅱ.创建–奠基阶段(1950~1969);Ⅲ.应用–发展阶段(1970~1989);Ⅳ.深化–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Ⅰ、Ⅱ两阶段主要论述В.M.克列特尔、ф.И.沃尔弗逊等前苏联构造学家对矿田构造学研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Ⅲ、Ⅳ两阶段论述了我国以翟裕生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对矿田构造学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最后,对铀矿田深部找矿研究谈了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铀资源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采用GIS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研制开发的铀资源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铀资源信息数据的输入、输出,信息的查询、检索,铀资源特征的应用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识别局部排泄带对分析盆地水动力循环系统和可地浸砂岩铀矿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局部排泄带遥感识别技术认为构造排泄区土壤湿度较大,通过遥感数据湿度指数计算来识别局部排泄带。文章分析了塔木素铀矿床局部排泄带和遥感特征之间关系,结合地下水排泄理论,认为在中国北方干旱盆地内,由于蒸发蒸腾作用强烈,局部排泄带在地表可能并没有水体出露,而与主断裂构造走向一致的线型盐渍带,有可能是局部排泄带的指示证据。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盆地内局部排泄带的遥感识别方法,并在甘肃乱井地区进行了实验,成功识别了该区内的局部排泄带。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宁夏省中卫地区铀成矿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研究区成矿要素的ETM遥感蚀变提取改进技术,对非铀成矿有利地层进行了掩膜处理,减少了非相关地层中岩石矿物对信息提取的影响,野外查证后认为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可使蚀变信息提取的精度更高,并在中卫地区发现了多条铀矿异常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