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1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兆瑾  霍学海 《地质论评》1947,12(Z2):205-222
位置及交通梅花街位乳源县之北约六十公里,罗家渡南稍偏西十公里,其北稍偏西距砰石十二公里。砰石及罗家渡均为粤汉铁路必  相似文献   
2.
张兆瑾 《地质论评》1938,3(4):462-464
  相似文献   
3.
张兆瑾 《地质学报》1950,(Z1):19-22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4.
5.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6.
张兆瑾 《地质论评》1951,16(2):76-78
(一)绪论电英岩系一九四七年六月矿产测勘处会同中央地质调查所组织南岭稀有元素矿产调查队在广西钟山红花区炒米坪道孚锡矿公司附近调查时为徐克勤及作者所首先发见。该岩最初在废石堆中见之,为一酸性浅成岩脉为由微晶伟晶花岗岩在高温高压下  相似文献   
7.
皖南铜陵县东五公里,有铜官山,昔以产铜著称并已开采冶炼,至今向遗有矿渣及开采坑道内之撑柱。山之西麓自东北西南长达二公里半,有铁矿露头十余处。零星露出地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铁矿为褐铁矿,赤铁矿及磁铁矿三种,厚自数公尺至四五十公尺此铁矿体之下常有含铜 Skarn Rock及磁硫铁矿与磁铁矿。昔中外地质学家均以铁矿目之。一九三九年日寇陷华中区域。曾在铜官山详测地形地质,并加物  相似文献   
8.
张兆瑾 《地质论评》1946,11(Z2):291-294
Ⅰ若浆矿床分早期与晚期两类:属早期者三式,一为浸染结晶作用矿床,如含金刚石管式矿床。二为凝聚矿床,如铬铁矿床。三为侵冲矿床,如乞伦南磁铁矿。属晚期者,又  相似文献   
9.
含铜钨酸钙矿物(Caproscheelite)系一九四九年晚秋作者在皖南铜陵鸡冠山调查铁矿及铜矿时所发见。该矿物产生地点仅在狮子山中部一见,色呈橄榄绿,玻璃质光  相似文献   
10.
张兆瑾 《地质论评》1951,16(2):79-85
含铜钨酸钙矿物系一稀少而较少之矿物,系一九四九年秋作者往铜陵鸡冠山区调查铜矿时首先发见者。该矿物色呈橄榄绿,硬度四与五之间,玻璃质光泽甚强。比重四·八至五,体为半透明,折光率一·八以上,为一正方系中正光性符号之单轴晶体矿物。该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内,孔隙中或裂缝里,呈大小不一之不规则粒状或块状矿物;但含此矿物之石英脉则穿插于含铜Skarn之节理成裂缝内。共生矿物按其发生次第有石英,白钨矿,矽孔雀石,孔雀石,含铜钨酸钙,褐铁矿及高岭土等。该含铜钨酸钙石英脉位铜矿氧化带之Skarn范围内,且常与白钨矿共生。关系密切,为一次生作用造成之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