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典型环境功能区张士灌区包气带剖面样品和含水层样品的分析检测,比较和总结了菲的垂向分布特征,研究了总有机碳、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对菲垂向分布与迁移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采样点的研究表明、菲总含量在剖面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是随着剖面的加深含量降低,以犁底层为界,表层土壤(5~20?)菲含量随着剖面深度变化平缓。同时分别对菲含量与总有机碳、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进行二元相关分析,计算出的Pearson系数表明,土壤中总有机碳、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菲垂向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含水率对菲垂向分布影响不大,同时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定了总有机碳是制约菲垂向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士灌区细河流域地下水及土壤中有机污染严重,其中多环芳烃菲超标。从研究区污染土壤中取土著微生物,控制实验条件与研究区潜水环境一致,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分离出20株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经降解实验,在温度为10℃、pH值为7.5的环境条件下筛选出1株在9天内对菲(50mg/L)的降解率达到85%以上的菌株BC。该菌株在温度为5~30℃,pH为6.0~9.0条件下15天内对菲的降解率可达到96%以上。研究结果为张士污灌区及相似地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菲的原位生物降解法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典型环境功能区张士灌区包气带剖面样品和含水层样品的分析检测,比较和总结了菲的垂向分布特征,研究了总有机碳、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对菲垂向分布与迁移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对具有代表性采样点的研究表明,菲总含量在剖面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随剖面的加深而降低,以犁底层为界,表层土壤(5~20 cm)菲含量随剖面深度变化平缓。同时分别对菲含量与总有机碳、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进行二元相关分析,计算出的Pearson系数表明:土壤中总有机碳、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菲垂向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含水率对菲垂向分布影响不大。同时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定总有机碳是制约菲垂向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士灌区细河流域地下水中有机和无机污染均较为严重,其污染原因和污染特征受多种污染源的控制。简要地概述了污染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应用富集因子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污染质的来源,判别污染源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污染源有面源污染、线源污染、点源污染;其中属于面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氨氮、硝氮、硫酸根、菲、六氯环已烷、铁和锰;属于线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氨氮、汞、镉、COD、菲、六氯环已烷等;属于点源污染的污染物有硫酸根、乐果、氰化物。由此看出,张士灌区细河流域不仅存在大范围的农药、肥料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也存在化工企业的外排废水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渗透压渗流试验装置,模拟已被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越流通过弱透水层污染深层地下水的过程,研究不同矿化度、不同pH条件下有机污染物(菲)通过饱和黏性土弱透水层时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矿化度的增加有利于弱透水层吸附截留渗滤液中的菲;高矿化度水中的Na+交替土层中的Ca2+、Mg2+,使水中的Ca2+、Mg2+质量浓度增加,与HCO-3、菲组合形成络合物;不同pH条件下,Ca2+、Mg2+、HCO-3对菲的迁移有阻滞作用,SO2-4参与还原反应并可与菲形成络合物,对菲迁移有促进作用。菲在弱透水层中的迁移能力很弱,衰减率达82%~96%,高渗透压下菲的污染锋面迁移速度为0.714 m/d,pH=8时菲通过弱透水层的迁移质量浓度最小。控制渗滤液的pH、组分可有效阻止菲在弱透水层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