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地区第四纪冰期与构造-气候旋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对于第四纪冰期及其划分,随着冰期旋回研究的深入而面临某些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从冰川地质学的观点来看,各个冰期和间冰期的地貌过程,受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控制,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易于识别的宏观规律性.所以,有人认为,濒临危机的经典的冰期概念及其研究,正在遵照自身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要求继续发展.笔者拟以进一步研究北京地区的第四纪冰期系列为基础,提出构造-气候旋回的概念,作为我们新的探索的起点.(图1)  相似文献   
2.
黄土与古季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黄土的古季风记录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历史是来自中,高纬大陆的偏北冬季风与来自中,低纬海洋的偏南夏季风的环境效应优势期相互交替的历史。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季风研究的重要进展,侧重讨论了中原地区末次冰期高分辨率黄土所记录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变迁的特征,最后就今后全球变化计划的黄土与古季内研究提出了几点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南部现代雪线和林线及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锡浩 《冰川冻土》1989,11(2):113-124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构造-气候旋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环境的演变, 是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进程的双重控制。在中国, 经近几年对冰川作用和冰期系列磁性地层与气候地层等综合研究, 逐步揭示出第四纪气候变化、侵蚀一堆积过程与新构造运动之间存在着周期性的同步变化和发展规律。对此, 笔者之一已据北京地区的第四纪地质资料, 提出了自距今3.4Ma以来构造一气候旋回的概念及其原则性的划分意见。本文拟把研究区域扩大至整个中国大陆, 进一步就第四纪构造-气候旋回的主要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四川古蔺县蒿枝湾滑坡灾毁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查四川省古蔺县近年来滑坡灾毁土地情况和特征的基础上,以蒿枝湾滑坡为例,分析蒿枝湾滑坡基本特征和灾毁土地现状,并从滑坡潜在稳定性、工程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7.
关于晚新生代准1.2Ma周期构造气候旋回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构造气候旋回的理论要点是构造作用驱动气候变化,因而不同于Milankovitch冰期气候旋回,但两者又都是受地球轨道要素控制的。本文主要根据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晚新生代地质记录,以磁性地层为时间标尺,以黄道倾斜(ε)最大变幅位置为模式年龄,划分最近8Ma的准1.2Ma周期构造气候旋回的主旋回层,即MTC7、MTC6、MTC5、MTC4、MTC3、MTC2、MTC1、MTC0,它们的界线年龄分别为7.3、6.1、4.9、3.7、2.5、1.3和0.2MaBP。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和黄土高原风尘沉积各自显示的准1.2Ma周期的演变特征,表明它们之间具有构造驱动气候的因果关系。文中还探讨了最近7.3MaBP的古环境变迁,获得了有关晚新生代东亚季风形成演变和环境分异是在轨道气候旋回背景下受构造气候旋回控制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泸定昔格达组时代与川西高原隆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内侧的沪定大渡河西岸海于坪,分布着一套厚度颇大的昔格达组河一湖相地层,为我国西南地区广布的昔格达组出露厚度最大的地点之一。海子坪湾湾头一于海于剖面,出露的晚新生代地层厚度大于441m,底部为厚约30m的角砾层,上覆昔格达组,岩性为粘土、粉砂质粘土和泥质粉砂互层,厚4tim。昔格达组沉积结束后,大渡河下切过程中发育了至少6级河流阶地。其中,最高的T6阶地以昔格达组为基座,阶面海拔2230m左右,高出大渡河水面约930m。海子坪湾湾头一于海子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表明,以距顶深度386二om处为界,以上为高斯正向极性带,其中深度116.0~1525和3050~314.7m的两层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的宇宙核素暴露年龄首次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时期究竟发育了几次冰期及时代研究深受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然而,老冰碛物的年代测定问题一直未突破。近年来发展成熟的就地成因宇宙核素(10Be,26Al)及宇宙气体(21Ne)的表面暴露年龄测定方法为冰碛物测年提供了条件。我们对青藏高原东部及腹地的第四纪冰川漂砾进行了核素年龄测试研究,并初步讨论了高原第四纪冰川发育及古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多年冻土与气候参数的相关关系,结合现代多年冻土分布,依据我国104个气候台站的气象数据,计算出年平均温度、年较差和多年冻土线理论海拔高度,研究我国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高程明显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控制,自北向南海拔高度逐渐增大。东部地区的多年冻土线高程从东北的<1200m,至海口附近增到5700m;西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高程从阿尔泰山的2600m,至昆仑山增至4500m左右,要比东部同纬度的冻土线高出1400~800m;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线高程基本上稳定在4500~5000m.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中国现代气候多年冻土线与气候雪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