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立贤 《贵州地质》2007,24(3):196-196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 读完《贵州地质》2007年1期,"浊积岩型金矿简介"一文以后,脑海中充满疑问.首先感到"简介"一文的结构比较特别.按常理,写完前4节,已完成"简介"任务,第5节似属多余.  相似文献   
2.
滇黔桂微细粒金矿床开发利用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贤 《黄金地质》2001,7(4):66-71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可把微细粒金矿分为原生矿和氧化矿。原生矿难选,成本高,尚未有效开发利用,氧化矿易选冶,成本低,是目前主要开采对象,也是今后勘查重点,根据产出特征可把氧化矿分为原地,残积,塌积氧化矿,其中塌积氧化矿毫无例外地产出碳酸盐岩喀斯特洼地第四系风化土中,习称“红土型”金矿,经深入研究后认为是以碳酸盐岩为底板的整合原生矿,因岩溶塌陷而形成的塌积氧化矿,其成因与国外典型红土型金矿不同,不宜称为红土型金矿,因其首先发现于大厂地区,可称之为“大厂型”金矿,矿床规模一般为小型,个别可达中型,产出形态受控于下伏微喀斯特起伏面,复杂多变,只宜边探边采。  相似文献   
3.
何立贤 《贵州地质》2009,26(3):161-161
《贵州地质》已经办到100期了。在科学的春天里萌生,在贵州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开拓、耕耘和呵护下,在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历届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下,《贵州地质》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分享着地质队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成功与喜悦,伴随着他们的足迹与思考,走过了25个年头。看着厚重的26卷100期杂志——地质人、地矿人汗水的凝聚,  相似文献   
4.
初论右江(M2)褶皱带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铿  何立贤 《贵州地质》1991,8(3):193-202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本刊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碳酸盐岩中沉积改造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改造深度问题”一文进行了讨论。并以大量实际事例,证明了该文作者廖士范提出的汞矿、锑矿、铅锌矿、菱铁矿等是在“潜水面以下200—300m以内成矿、改造”的所谓“新概念”,只不过是建立在歪曲事实(如观音山菱铁矿)、回避事实(如猫场铝土矿)、不了解事实(如凡口铅锌矿,谷坳汞矿,客寨汞硒矿等)直至虚构事实(如文中表3)基础上的主观臆断和誇誇“奇”谈而已。并且提出,科学研究必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如果为了维护某种观点或所谓的“新概念”而虚构事实,则是不能容许的。  相似文献   
6.
初论右江(Mz)褶皱带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区域背景入手,结合目前已发现的代表性典型矿床(点)实例,初步论述了黔桂滇三省(区)毗邻地区——右江(Mz)褶皱带超显微浸染型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条件。笔者认为,这一地区金矿的区域成矿因素,严格受构造、岩性、热事件控制。该类型金矿床具有:赋矿层位多;构造及岩性控矿明显;热事件蚀变作用微弱;矿物组成简单,具Au—Sb—As—Hg(局部有T1)元素组合系列;金的产出性状独特,具多期次叠加成矿的特点;矿石有原生、氧化类型,品位一般偏低;矿体形态一般不复杂,矿床规模较大;氧化矿石易于选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前景广阔等共同特征。本类型金矿与美国著名的卡林型金矿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具有独自的特点,因此笔者建议命名为适合中国地质特色的“右江型”金矿为宜。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质>2007年第4期发表的"贵州西部玄武岩型铜矿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值得重视.作者邓克勇等在威宁岔河向斜南东翼发现了一个新的含铜层位--"铜铁稀土矿化层".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金矿“热,液,矿”同源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立贤 《贵州地质》1996,13(2):154-160
世界上189个大油田中,有75.8%受背斜圈闭(J.D.Moody,1979)。四川南部卤水富集带也受背斜构造圈闭(图1),贵州的金、汞、锑等低温热液矿床也几乎都受背斜控制(图2)。这种控制石油(卤水)构造与控制矿床构造的相似性,说明矿床与构造圈闭的热流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成困联系。如果一个生油层系中富含成矿元素的话,石油和油田卤水极可能就是含矿流体。因此,笔者认为,黔西南金矿是该区合矿建造(P1-T2)中的矿质、流体和其自身的热能作为一个整体,在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下渗的大气水可以(但不一定)参与成矿作用而成为成矿流体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含矿水。黔西南金矿的矿质、流体和热能是同源的,即均来自合矿建造(P1-T2)。其成矿模式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9.
对已经发现的沉积岩中的金矿床归纳出十条共同的基本特征。这类金矿床与已知的汞、锑、砷矿带或矿化集中区一致,说明它们在成因上有联系。作者把汞、锑、砷、金作为一个成矿系列建立金的成矿模式,即生油模式加构造成矿模式。石油和油田水提供物源,构造破坏创造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0.
热液矿床水来源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立贤 《贵州地质》2006,23(3):237-238,246
对当前热液矿床研究中利用包裹体资料和同位素检测等数据推断成矿条件、水的来源,解释矿床成因等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哲学思考,提出了四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