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流域人发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辽河流域人发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尤其是铅、镉、汞、砷、铬元素,分布规律有很大相同之处,高含量数据点均围绕沈阳、锦州等重工业城市及阜新、柴河铅矿及其下游等地区分布,且城市居民平均含量明显高于乡村居民平均水平。通过进一步对典型污染区的研究发现:人发分布特征与背景环境有很大相关性,即土壤、浅层地下水、作物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区,人发中重金属含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依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取得的部分成果(如:国土环境质量状况、农田区土壤肥力和营养状况、规划特色优势农作物产地、部分地方病分布区和影响因素等),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调查成果的意见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虎山-永甸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资料处理结果显示:元素富集程度较高,Au、As、Bi变异系数较大.根据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了Au、Ag、Cu、Pb、Zn、Mo、As、Sb、Bi等单元素异常及7处多元素综合异常,揭示了区内异常的分布特征,评价了异常的找矿意义.进一步依据综合异常特征和地质信息划分出最佳成矿预测区4处,即太平湾-长甸河口预测区、古楼子-金坑预测区、车道岭-南碑沟预测区和长甸-李家沟预测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辽河流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表层和深层有机碳和全碳数据,探讨辽河流域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析辽河流域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对辽河流域5.23×104 km2土壤碳储量计算表明,深层(0~1.8 m)土壤碳储量为860.50×106 t,中层(0~1.0 m)为538.30×106 t,表层(0~0.2 m)为138.76×106 t;辽河流域土壤深层碳密度为16.45×103 t/km2,中层为10.28×103 t/km2,表层为2.65×103 t/km2.分别根据土壤类型、地质单元、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方式计算土壤的碳储量,为土壤碳循环研究与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以盘锦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建立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对盘锦地区耕地土地质量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估。对肥力指标和环境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盘锦地区耕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良好,三级质量以上耕地面积达到了88.04%,是优质的水稻产区,为科学管理土地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秦爱华  于成广  李括  杨柯 《现代地质》2014,28(3):537-542
通过对辽宁铁岭柴河铅锌矿及周边地区的土壤测量及柴河水库河漫滩沉积剖面的同位素测年研究,发现柴河铅锌矿开采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柴河铅锌矿区周边3~5 km的范围内,土壤pH值表明土壤明显酸化。污染历史重建显示,1820年以来,随着沉积物中S含量的不断升高,其pH值累计下降2个单位;1900年以来河漫滩沉积物中的Cd、Pb、Zn累积明显;铅锌矿停止开采后,沉积剖面中Pb、Hg含量逐年降低;汇水域内的土壤酸化仍可导致土壤中累积的Cd和Zn对水库水体和库底沉积物造成二次污染,对水库鱼类的安全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辽河流域花生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丰富的营养价值奠定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辽河流域花生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1)土壤中富含Si元素和K元素,N、P相对缺乏,微量元素含量低,比较适合花生耐贫瘠的特性,能够满足花生的正常生长.2)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土壤环境质量优,符合发展绿色花生种植条件.3)土壤孔隙度、持水量、质地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特征,建立了适合花生种植的地球化学模型.4)建议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辽河流域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分类,扩大适合花生种植的区域,为辽河流域花生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丹东市富硒(Se)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表层土壤、土壤剖面及成土母岩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土壤中Se元素质量分数、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Se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0.028~0.910)×10-6,高于全国土壤Se质量分数平均值;Se元素空间分布受辽河群影响,显示出表层富集特征。研究区土壤中Se元素富集主要有以下原因:Se元素来源于盖县岩组和高家峪岩组变质岩,其富集受成土过程影响较大,棕壤土层中黏粒或铁氧化物等聚集,易与Se结合发生聚集;区内表生环境地球化学作用对表层土壤中Se元素起到一定的富集作用,土壤中S、N与Se相互吸附固定,有利于土壤Se的富集,此外Al、Fe氧化物对Se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研究区土壤中Se质量分数与pH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中pH值越小,Se质量分数越高。总体上,研究区土壤硒质量分数与有机碳、铝铁氧化物、S、N质量分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与广州、江西丰城、湖北恩施等地开展的富硒研究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关注土地惠及民生深化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田缺乏科学知识,以及环境污染导致土地污染使耕地质量恶化,已经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农业地质调查为改变这种状况,治理土壤污染、保护耕地生态安全、打造绿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东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采用"单位土壤碳量"方法计算土壤碳储量,显示东北平原(约23万km2)土壤有机碳总体分布:表层(0~0.2m)土壤有机碳为768.07Mt,碳密度为3327.8t/km2;中层(0~1.0m)为2978.41Mt,碳密度为12904.7t/km2;深层(0~1.8m)为3729.16Mt,碳密度为16157.5t/km2。东北平原土壤碳密度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碳密度由东北平原南部(辽宁)、中部(吉林)到北部(黑龙江)从暖温带、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呈现增高趋势,其中表层土壤碳密度由2284.2、3436.7增加到3861.5t/km2。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20年期间东北平原表层土壤有机碳总体减少320.59Mt,占29.4%,年均减少16.03Mt,年均递减率1.73%。表层土壤碳密度由南向北依次减少1060.6、1646.4、1300.2t/km2,平均减少1389.0t/km2。不同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减少程度不同。采用土壤碳密度比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之间土壤碳密度动态平衡关系,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探讨土壤有机碳分布分配特征及土壤固碳潜力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