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8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介绍在1988年11月云南省澜沧-耿马大地震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和云南省地震局在滇南的联合强震观测台网。以及两单位的流动观测台站在极震区所获取的主震和大量余震加速度记录。文中展示了Ms=7.6的主震时,距震中142.5公里的景洪台站的远场地面加速度记录;还展示了Ms=6.7的强余震时,距震中仅为3.8公里的竹塘站的近场地面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55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39g。文中同时对两组记录作了反应谱和β谱分析并参照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所提出的设计反应谱,对近震反应谱和远震反应谱的不同特征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加强强震观测的对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3.
以匀速自转时地球产生的变形做为有限弹性变形去计算,再选加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而产生的弹性变形,从而得出问题的力学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大姚铜矿的大药量爆破振动效应观测,研究了在建筑物下的爆破施工中,如何确保建筑物安保证安全生产最大用药量的问题,结合“爆破安全规程”药量指数m的应用与修正,从而得出正在对爆破上方的建筑物地面爆破振动动加速度a,速度v随爆心距地面投影r与爆心深度h之比值(r/h)的衰减变化规律;发现临近正对爆心的地面振动有强心现象,并定义它为“极震”效应;定义“极震”效应系数N为正对爆心实测加速度a或速度v与用振动衰减普适式求得值a'或v'之比(N=a/a',或N=v/v')。经多年的安全生产证明,采用振动衰减普适式(药量指娄m=1/3)和“极震”效应系数修正法,效果良好,获得生产最佳用药量,民房安全率达98%左右。  相似文献   
5.
人工地震为研究近场地面运动提供了理想的振动源。在一次试验过程中,我们获得了31条强地面运动模拟量记录,其中最大加速度幅值为0.7g。这批珍贵记录利用数字化台进行数字化,并由具有专用软件的电子计算机进行误差修正和分析处理。得到各种谱曲线(富氏谱、功率谱、反应谱)75条,及数字化数值15万个。为研究强震地面运动特征、估计震源参数和检验理论计算的合理性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1984年4月10日至15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昆明主持召开了“人工地震”近场地震观测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14个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业务部门负责人共40余人。会议听取并讨论了13篇报告。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对新的工作方案进行了论证。会议期间代表们分别对这次观测试验中的技术思路、观测方案、实施计划、资料获取、数据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澜沧-耿马强震地面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澜沧-耿马地震中记录到的强震加速度数据,对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进行了统计分析。文中研究了震级、震中距、地震方位和场地条件等各种因素对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形状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地震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值的哀减公式并和过去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文中证明了地面运动加速度矢量峰值的衰减与烈度等震线或主发震断层走向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引言 众所周知,地震记录除由地震波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外,同时还受地震仪性能的影响。虽然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仪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要无畸变的取得地震记录,迄今为止,还不可能。这种畸变如何折算,促使人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标定方法来达到,其中最经典的是计算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