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SMART 1台阵三次地震记录拟合了各个测点在地震中的竖向地震动强度包络曲线及Amin 和Ang的强度包络函数中各模型参数值,分析了各模型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各模型参数随二维空间坐标及土层厚度变化的随机模型,为多点地震动合成中竖向强度包络函数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也在进一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近几年雾和霾频发,蓝天越来越稀少,百姓对蓝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蓝天指数预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根据气象条件的一个综合表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TRMM/TMI资料反演青藏高原中部土壤湿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辐射传输理论提出的地表微波辐射极化指数PI的定义,分别指出了PI对土壤湿度、地面粗糙度、植被层和大气层的影响。用热带降水测量(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上携带的微波辐射仪(TMI—TRMM Microwave Imager)的1B11的6年亮温数据,统计得到青藏高原中部地区PI值月平均分布。并用归一化距平,反演得到了该区域年、季以及干湿季土壤湿度变化的空间图像。结果表明,PI距平分布图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湿度的变化,从而为大尺度评估高原土壤湿度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在同一时间段内,在已知区域平均PI值与平均土壤湿度的条件下,用归一化距平的方法可以定量反演该区域的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4.
使用MODIS陆地产品LST和NDVI监测中国中、西部干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AQUA-MODIS卫星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LST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应用植被温度混合状态指数VTCI方法,遥感监测干旱的空间分布状况。同时结合该地区有代表性的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与VTCI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来验证此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VTCI指数不仅与当月的降水量,也与其前期2至6个月的累积降水量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显示VTCI方法不仅是较为有效的近实时大范围干旱监测方法,对于干旱的缓慢发展过程也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探测和考察手段的丰富,地磁观测数据大量增长且呈现出多源、多分辨率、异构等特点.传统的语义组织模型难以支持大规模异构数据的高效存储、处理与关联分析,应建立一种面向动态地球磁层的时空数据组织模型,在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基础上兼容多检索模式,以满足数据的高效检索、呈现、分析和过程事件的演化等应用需求.本文基于漂移壳对地球磁层进行多层级时空剖分及编码,实现了地球磁层时空框架的建模;结合多卫星能量粒子探测数据及辐射带粒子通量模型数据,设计了基于该时空框架的数据重组方案,进行了数据一致性验证;基于HBase数据库及HBase协处理器技术构建了重组方案对应的物理存储模型,并设计了查询算法用于对该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组织模型实现了数据和时空框架之间的有效映射,极大地提高了数据检索效率,并且兼容了语义检索、时空位置检索、时空关系检索等多种模式,为动态地球磁层大规模观测数据组织与高效检索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NCEP1°×1°资料,对2013年1月20—21日和2月3日两次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的关键系统不同,“3日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低空急流,“20日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低层切变线和气旋性涡旋;“3日过程”强风速梯度区位于鲁中地区,“20日过程”较强的风速梯度区出现在鲁东南沿海,分别对应两次过程的强降水中心;两次过程比湿条件基本相同;“3日过程”上升速度和水汽辐合强度均比“20日过程”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建立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应满足的条件,列举了几种地面观测能否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介绍了利用配备CCD探测器的低纬子午环直接测定恒星绝对自行和岁差常数改正的方法,分析了用这种仪器的观测资料建立一个高精度天球参考架的可能性,并将它与空间技术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胡晓 《天文爱好者》2014,(12):24-31
一部精彩的《星际穿越》让我们熟悉了不少物理名词,也让我们感受了一把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你看过瘾了吗?你看懂了吗?就让我们一起与佛罗里达大学的胡哓来仔细品品这部科学味道浓厚的影片,除了本期聊到的虫洞、黑洞、潮汐、时间膨胀外,下期还将谈谈逃离黑洞以及有意思的航天知识。  相似文献   
9.
把中星仪改装成在子午方向和卯酉方向都可以观测的仪器后,进行了测定方位差的试验观测。本文给出了试验观测的初步结果。证明用一颗恒星通过仪器子午方向和卯酉方向的三个记录时刻,绝对测定仪器方位差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2008年11月2日、13日和15日3次较大降雪天气过程,从卫星云图应用等方面分析了3种不同的云系在降雪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并结合700 hPa高空网进行分析.初步得出3种不同云系出现大降雪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