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目的 本文研究了伊朗——里海以东,北纬15°以北的亚洲大陆(主要包括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中国等国,苏联在亚洲的大陆部份)浅源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即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出现的周期规律。我们把一个平静期(能量的积累期)和紧接着的活跃期(能量的释放期)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周期。文中同时研究了在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2.
地震迁移的统计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本文利用马尔柯夫链的基本思想来研究发震地区的迁移问题。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出一重、二重及小地区的转移概率,然后以这三个因素作为预报因子和作出预报测度,并讨论了我国中部南北带五级以上地震以及全国六级以上地震的迁移及预报方法。 先简单介绍一下随机转移的概念。设有一个随机地(即偶然性地)运动的质点A,它每经过一单位时间就作一次随机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朱成熹 《地震学报》1980,2(1):80-89
在我国大陆Ms=7.3以上的大地震所牵联的晚期最大近震和远震的应变能量依赖于如下诸因素:1、主震的应变能量;2、主震后当天最大近震的应变能量;3、主震后15天内最大近震的应变能量和发震时间.文中公式(9)和(10)则具体给出了定量的表示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我国大陆震级在Ms7.3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约二年三个月),以牵联其震中附近地区实际发生的一系列主要地震的能量大小来定义大地震的类别(正常震、正异常震和负异常震三类)。再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别找出各类大地震在其震后二年三个月至若干年间,震中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等方面的统计规律。这对分析大地震震后附近地区的地震形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是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用均值预报保证率法和最大振幅法来判定有震综合预报的成败;在几项可接受的基本假设条件下,经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若干重要定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震预报有效性的统计检验,借以判断地震预报方法或手段是否与地震流显著相关(即与盲目预报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合地震预报现状,推荐效率值Z系列和相关评分(广义Wallen评分)V系列作为定量表示地震预报有效程度的两种统计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6.
投影寻踪软件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简介投影寻踪(ProjectionPursuit,PP)是一种新兴的统计方法。它通过研究高维数据在低维子空间上的投影发现高维数据的有意义的空间结构或特征。因此成为处理、分析高维数据,尤其是来自非正态总体的高维数据的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甘肃南部Ms6.0以上强震的危险性问题,给出了本地震区下次强震发生的地区、震级及危险时间的概率分布,这些结果是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获得的:其一是历史上地震数据的定性资料分析,其二是利用非齐次马尔柯夫模型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9.
预报手段效率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熹  郑兴树 《地震学报》1992,14(3):296-303
对一种预报手段的科学评价,首要的是区分它是否是一种有效非盲目的预报手段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有效预报手段科学地给定标志预报水平,或有效程度的效率值,以便比较各种不同预报手段的优劣.前者我们在朱令人等(1990)和朱成熹等(1989)利用统计检验的思想已得到解决.本文利用统计检验中的统计量,构造了 Z 系列效率值,通过对现有各种效率值的分析比较,证明了它具有较多的优点,是目前最好的评分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四川省内甘孜—康定—西昌一带下次大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问题,给出了预测时间区间和最危险地区。这些结果是利用如下的两种方法获得的:其一是历史上地震数据的定性资料分析,其二是利用非齐次马尔柯夫模型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