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成  夏露  李英杰  于青春 《地学前缘》2016,23(5):184-192
裂缝既是页岩气的聚集空间,同时也是页岩气的运移通道, 对页岩气成藏起着重要控制作用。裂缝的产状、密度、组合特征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页岩气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的13个露头的岩石裂缝进行了野外观测统计,实测裂缝1 000多条,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页岩露头进行统计分析建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统计分析发现,工作区页岩裂缝发育有三组(某些地段一组不发育),各组裂缝的方向满足Fisher分布,迹线长度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确定了各组裂缝方向、长度的均值和方差,以及各组裂缝的密度,建立了三维裂缝网络模型,绘出了模拟的三维裂缝网络图。裂缝三维模型为圆盘模型,即假设单个裂缝三维空间上具有圆盘形状。建模过程采用了逆建模方法,其基本原则是通过拟合实测的二维露头观测数据,优化裂缝三维大小和密度参数,使模型能够准确再现野外所观测到的实际现象,包括露头面上不同裂缝的数量、密度和长度。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裂缝描述达到了定量化,为研究页岩中油气运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非常规油气储层成因机理的研究一直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大含油气盆地,在上古生界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本次研究通过钻井岩心的观察、取样,利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和CT扫描等分析手段,结合最新的沉积、构造和物源研究成果,探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石炭系羊虎沟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石炭系羊虎沟组砂岩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20%,平均渗透率为0.34×10-3μm2,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岩屑溶孔(37.7%)为主,长石溶孔(16.0%)、晶间孔(8.5%)和粒间溶孔(7.3%)次之,原生孔隙少见。物源、成岩作用、沉积环境和构造裂缝体系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物源影响着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控制着砂体的展布,不同物源区所带来的岩屑种类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储层的物性;溶蚀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质量,长期的深埋藏导致的压实作用使得原始孔隙大量消失,以凝灰质、高岭石、碳酸盐岩和硅质为主的胶结作用则明显的降低了储层质量;研究区内三角洲前缘亚相...  相似文献   
4.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白垩纪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绝大多数发育于白垩纪火山盆地,仅程潮和金山店出现于隆起区;成矿时间上分为两个时代,即133~130Ma和127~125Ma。按照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鉴别出4个成矿系统:即在隆起区与石英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铁矿(系统1);在火山盆地内,与大王山(或砖桥)旋回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包括,磷灰石-磁铁矿型铁矿、类矽卡岩型铁矿、矿浆型铁矿、热液型硫铜金矿、热液型铅锌矿)(系统2)和与二长-正长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系统3);与娘娘山(或浮山)旋回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铜(金)矿和金铀矿(系统4)。盆地内和隆起区的矽卡岩型铁矿形成时间基本一致,略晚于与辉石闪长玢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系统2), 但早于铜金铀为主的成矿系统4。前人以系统2中的磷灰石-磁铁矿型铁矿、类矽卡岩型铁矿和矿浆型铁矿为主,结合其他一些少见或不具工业意义的铁矿类型,提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玢岩铁矿成矿模式。此文以玢岩铁矿成矿模式为基础,结合4个成矿系统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白垩纪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模型。以上这些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系统和类型及其分带互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考古遗址出土骨制品的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社会的动物资源获取和利用、手工业生产、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骨制品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农业区域,这些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动物使用及其与社会发展、早期国家形成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针对牧业社会骨制品的考察十分缺乏。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草原分布有大量古代牧业文化遗址,石人子沟遗址(43°31'12.8"~43°34'28.9"N,93°13'44.8"~93°16'49.1"E)是其中一处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大型聚落。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视角研究该遗址2006年至2011年发掘出土的426件骨制品。结果显示,石人子沟遗址骨制品的原料主要为以羊(Ovis aries/Capra hircus)、马(Equus caballus)为主的家养动物和以鹿(Cervidae)为主的野生动物,其中羊的比例最高(69.7%),鹿(13.8%)、马(2.3%)次之,这与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农业文化遗址的骨制品多以牛为原料的情况明显不同。羊在骨制品原料中占绝对多数且大量使用羊距骨制品的现象是对石人子沟遗址以牧业为主的生业经济方式的直接反映。石人子沟遗址不同类型骨制品的制作各具特点,但整体表现出"省时省力"的特点,即对使用部位细致打磨,对非使用部位仅做简单处理。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大型制骨作坊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骨器生产不同,石人子沟遗址未见专门的制骨场所,骨制品生产的操作链条也并不完整。遗址的骨制品生产可能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该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牧业文化遗址出土骨制品动物考古学专门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我国古代不同区域、不同生业经济基础下的制骨手工业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矿集区之一,是玢岩型铁矿成矿模式建模的基地.玢岩型铁矿床成矿时代的约束对区域成岩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凹山铁矿床是宁芜盆地玢岩型铁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选择矿区发育的两种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岩浆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LA-MC-ICP-MS U-Pb年代学研...  相似文献   
7.
张成 《气象》1981,7(8):2-5
旱涝是我省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出现频繁,危害严重。因此,在进行全省农业气候区划时,需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对旱涝的气候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旱涝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育  张成琦  周雪花  王岳 《沉积学报》2015,33(3):524-536
我国夏季风西北缘是响应长尺度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 但夏季风边界变化与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关研究仍缺乏足够证据。夏季风西北缘湖泊沉积物中盐类矿物种类与含量的时空变化, 有助于推测气候变化特征。盐池和猪野泽分别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中段和东段, 是研究长时间尺度亚洲夏季风影响区西北边界变化的关键区域。研究全新世千年尺度下, 夏季风西北边界的变化对夏季风西北缘气候变化过程的影响, 对明确季风边缘区千年尺度季风变化机制, 预测未来长尺度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因此, 本文选择盐池古湖泊盐池剖面(YC), 猪野泽青土湖01、02剖面(QTH01、QTH02)等三个剖面, 开展全新世千年尺度下, 亚洲季风西北边界地区湖泊沉积物盐类矿物时空变化对比研究。结果显示:QTH01、QTH02剖面盐类矿物以碳酸盐为主, 硫酸盐类矿物仅零星出现, 而YC剖面硫酸盐类矿物含量相对较高, 同时出现了氯化物型矿物, 全新世气候特征整体较猪野泽更为干旱。末次冰期和早全新世, 三个剖面受季风输送水汽影响明显, 碳酸盐类矿物能较好沉积, 季风边界在这一时期向北扩张, 推进到祁连山中段地区;中全新世QTH01、QTH02剖面受夏季风影响减弱, 湖泊退缩, 碳酸盐类矿物含量达到峰值, YC剖面则表现出极端干旱的气候特征, 硫酸盐类矿物因“盐效应”含量下降, 此时夏季风西北部水汽输送边界位于石羊河流域和盐池流域之间;晚全新世盐池和猪野泽均以风成沉积为主, 气候干旱, 碳酸盐类矿物难以保存, 硫酸盐和氯化物矿物含量出现高值, 说明夏季风西北边界进一步向南迁移。综上所述, 盐类矿物含量变化能良好反应夏季风西北缘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 同时证明, 在全新世千年尺度上, 夏季风西北边界在盐池流域和石羊河流域之间存在变化。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异常裂后沉降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涛  解习农  任建业  张成 《地球科学》2008,33(3):349-356
为了理解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过程, 用回剥法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对该区的钻井和地层剖面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观测得到的裂后沉降和模拟预测的理论裂后沉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在西北部为300~500 m, 中部和东南部为900~1200 m, 其异常裂后沉降明显呈现向东南和向海方向递大的趋势.地幔对流模型预测的结果表明, 20 Ma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的动力地貌沉降量为300 m, 因此, 莺歌海盆地裂后异常沉降在300 m左右的地区可以用动力地貌沉降机理来解释, 但是盆地中部和东南部的巨厚的异常沉降远大于动力地貌沉降量, 它是自晚中新世以来盆缘断层的右旋走滑作用、裂后热回沉和动力地貌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月牙山-老硐沟地区位于北山成矿带东南部,区内前期找矿工作主要围绕金、钨等矿种展开,而对铜相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预测则少有涉及。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室内多元找矿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对该区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模型、综合找矿信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展了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的铜多与铁、铅、锌等伴生,矿床受碳酸盐岩、海西-印支期中酸性岩体及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共同控制,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北西-北西西向断裂、高磁异常体、铜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叠加部位为此类矿床的有利找矿地段。据此,本次工作共圈定了4个预测区(A1、A2、B1、C1),野外查证在其中A1和A2预测区内见较好矿化,为区内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