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0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守彪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2):162-168
应力释放模型过去主要用于研究大范围历史大地震活动规律.本文对应力释放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其能否运用于区域更小、时段更短、震级更低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以台湾地区近百年6级以上地震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释放模型仍然适用.在回溯性的地震预测检验中,用改进的应力释放模型计算出台湾地区地震发生的条件概率强度,并用其预测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刻.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优于泊松模型.   相似文献   
2.
关联度分析法在确定土地定级因素权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关联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入手,介绍了应用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的具体方法,探讨了关联度分析法运用于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4,26(5):481-488
对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观测到的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的应变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很多观测值与静力位错理论计算值不符合;② 北方地震较活跃地区的很多台站观测到异常大的应变阶,而南方构造运动较不活跃地区的台站虽然也观测到地震波动,但是应变阶不明显. 由此推断,地震的触发(可能是动态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实际地震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远场的构造活动(可能是断层活动)是否曾被地震触发,可能决定当地的应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对昌平台1999年3月11日张北地震与1999年11月1日大同地震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地震应变变化有直接影响. 这证明观测到的异常大的地震应变阶可能是地震触发了当地的断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The discovery of spatial clusters formed by proximal spatial units with similar non-spatial attribute valu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patial data analysis. Although several spatial contiguity-constrained clustering method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almost all of them discover clusters in a geographical dataset, even though the dataset has no natural clustering structure. Statistically evalu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gree of homogeneity within a single spatial cluster is difficult.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this study develops a permutation test approach Specifically, the homogeneity of a spatial cluster is measured based on the local variance and cluster member permutation, and two-stage permutation tests are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gree of homogeneity within each spatial cluster. The proposed permutation test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existing spati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to detect homogeneous spatial clusters. The proposed tests are compared with four existing tests (i.e., Park’s test, the contiguity-constrained nonparametric analysis of variance (COCOPAN) method, spatial scan statistic, and q-statistic) using two simulated and two meteorological datasets.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two-stage permutation tests are more effective to identify homogeneous spatial clusters and to determine homogeneous clustering structur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5.
So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villages can represent farmers’ interests and thus benefit participatory rural relocation planning. With r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se connections will change and may weaken the adaptation of relocation plans to future rural systems. As yet, most studies still use empirical social connections to guide relocation planning, while a few have incorporated predicted connection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development into relocation decisions. Meanwhile, spatial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have seldom been adopted to solve this geographical decision issue. Accordingly, our study proposes a novel spatial relocation framework that incorporates changed inter‐village social connections under future rural development scenarios. Empirical inter‐village connections and their policy‐induced changes in central China were explored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 integration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was adopted to identify the relocation solutions with maximum inter‐village connections and maximum spatial land use compactness, and to examine how connection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influenced relocation outcom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incorporating policy‐induced social connections into relocation plans, and most importantly, show the negative relations between changed social connections and the migration distance/direction of relocated settlements. Our study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adaptation of relocation plans to future ru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6.
空间优化提供资源、实体等的高效配置与最佳空间组织方案,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大数据背景下,各类蕴含时空信息的时空大数据能反映地表各要素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演变过程,为空间优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基于国内外时空大数据、空间优化研究成果,分析大数据发展历程、特征、定义及其影响,概括时空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总结出对地观测、社会经济、物联网、互联网与社交网等5类时空大数据;在宏观(全国)、中观(省域)、微观(市县)3个尺度下,综述现有研究中的各种空间优化;将时空大数据在各类空间优化中的应用归纳为城市(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分析等7大类,并分别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应用研究。该综述可为时空大数据、空间优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GPS位移资料计算应变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48,自引:20,他引:28  
目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GPS资料求应变,不同研究者给出的结果会有显著差别。为此,对用GPS位移(或速度)资料计算应变(或应变速率)的方法进行了研讨。分析后认为,应变计算可以归结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利用测点附近资料直接求微分或微分的加权平均值的直接计算法;第二类是用解析曲线拟合观测的位移,然后根据该曲线提供的总的趋势求测点的微分值的位移拟合法,这类方法在拟合中又可以分成整体拟合和分片拟合两种。应变计算应该在球面坐标系下进行,根据研究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粗放的城镇土地利用模式难以为继,控制城市规模、优化空间格局已成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城市增长边界(UGB)作为一种西方国家控制城市蔓延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已逐渐被引入国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模型、划定方法与实效评价,挖掘未来城市增长驱动力和增长边界制定方法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和未来其在中国的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 城市增长边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古典单中心城市模型,由于国情不同,国内主要关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可达性对城市增长的影响,而国外在此基础上还关注公共政策和服务、外部性以及主体间的博弈对城市蔓延的促进或抑制作用;② 城市增长刚性边界划定主要以土地适宜性和承载力评价为基础,弹性边界可采用元胞自动机进行空间辅助模拟;③ 国外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效果具有地区差异性,国内目前还缺乏城市增长边界实施效果评价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城市增长驱动力后续研究应吸纳多源理论,识别不同尺度下其机理特征,探索宏观环境的情景变量对微观环境下“驱动力—城市增长”这一关系的影响。城市增长弹性边界制定需要考虑城乡土地利用转换背后不同情景下主体间的复杂博弈对用地转换在空间上分布的决定作用。为了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统筹区域发展,未来需要明确城市增长边界的管理机构,制定对应的法律条款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运用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和推理机设计原理与方法,探讨了ALCGEIS系统的基本结构、知识分级、知识获取过程和实现程序,推理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策略及其程序实现的算法,以及推理知识的搜索策略;论述了 AIEGEIS推理规则的设计方法及其推理算法。  相似文献   
10.
谈耀麟 《矿产与地质》1991,5(6):474-477
中心取样空心螺旋钻进法是新发展起来的钻进工艺,阐述了螺旋钻进法的应用与发展.并论述了各种中心取样空心螺旋钻进法的钻具结构与施工方法.包括内钻杆柱式中心取样钻具、绳索升降式中心取样钻具.摩斯取样系统以及詹姆科绳索回收取样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