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27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纤传感器与常规传感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的种类、基本测量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并对各种传感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应用于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尚需研究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一线以东至太平洋西岩,大陆连缘中新生代盆地系的形成,中生代岩浆活动,盆地基本特征同Moho、岩石圈和软流圈及上地幔基本特征的内在联系等都表明,它们在时空和成因上有一定联系,可以纳入同一地球动力学过程之中,这种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岩石圈界,地壳底界的拆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届国际深部地震讨论会成果累累。对深部地震的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以及几类专门地质地球物理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成果在理论、方法方面是该领域的世界先进水平:在地震学应用于陆缘、陆壳与壳幔过渡带等地质问题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提出了值得讨论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黄淮海区域90个站点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1B)下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模拟的黄淮海区域1951—207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温度的需求,构建了黄淮海区域的温度适宜度和变异系数模型,并对1951—2070年黄淮海区域热量资源、夏玉米主要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及其变异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海区域≥10℃积温和80%保证率下日平均温度≥10℃的初日均呈现由北向南依次增加的趋势,且随时间推移,分别呈增加和提前趋势。2)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播种—出苗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整体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随时间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出苗—抽雄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抽雄—成熟期的温度适宜度空间上呈现2010年前北低南高、未来情景下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趋势,时间上呈2010年前稳定、未来情景下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呈相反变化趋势;3)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温度适宜度及其变异系数从播种—出苗期—出苗—抽雄期—抽雄—成熟期均呈反相位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部分最小二乘原理进行粗差定值定位时,模型的法方程矩阵可能存在病态性,使得到的粗差定值定位结果不可靠。文中针对观测数据包含多个粗差且法方程病态问题,利用岭估计处理病态问题,建立部分最小二乘岭估计的粗差定值定位方法,给出粗差搜索步骤,利用迭代算法实现多个粗差的定值和定位。通过模拟算例分析部分最小二乘法、部分最小二乘岭估计在粗差搜索方面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探讨粗差处理方法,推广现有的误差理论,证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Based on state-space method and component analysis, this paper build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carrying capacity fo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economy, environment, ecology and ener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n this region gradually rise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situati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re gradually enhanced but still affected by water shortages. The energy carrying capacity of this region is low, which is the major factor restricting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ions should be adopted: Firstly,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accelera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econd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 should be solved gradually; thirdly, government should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realiz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last but not least, saving energy and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7.
李英玉  赵坚  吕辉  陈斌 《水科学进展》2016,27(3):423-429
为揭示低温水影响下的河岸带潜流层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特性,利用野外水温水位实时监测试验,研究河岸带潜流层温度场在不同季节、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性,并利用水温资料计算获得地下水流速。结果表明:河岸带潜流层温度场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呈现出"上暖下冷"和 "上冷下暖"的温度分层现象;通过对温度示踪方法的4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到Hatch相位法计算的地下水流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2014年12月15—31日时段内流速大小为1.03×10-4~7.96×10-4m/s,在空间上,断面深度增加,地下水流速降低,且不同深度流速曲线接近平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初探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王秋玉  曾刚  吕国庆 《地理学报》2016,71(2):251-275
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来源.以中国装备制造产业为例,基于中国知识产权局1985-2012年间的合作发明专利数据,借助SPSS,UCINET,ArcGIS等定量分析工具,对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合作网络的创新主体结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创新合作的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高校在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数量不断增加,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源泉;市域空间合作成为发达地区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最重要的空间单元,国家空间是欠发达地区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的主要空间载体;理工科高校等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态势是导致创新网络层级特征的主要因子,科技资源富集的行政中心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集聚地,创新源泉和创新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Headcut eros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in processes involved in gully development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nitial step height on headcut erosion processes, three headcuts were constructed ranging in height from 0.75 to 1.25 m on an active bank gully head, and a series of scour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a flow discharge of 120 L min?1.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s of the plunge pools and soil loss volume were estimated by three-dimensional photo-reconstruction methods (3D-PR). As the step height increa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transformed potential energy and shear stress would increase by approximately 4.89 J s?1 and 26.4 Pa on average when the step height increased 0.25 m; (2) the mean depth and width of the plunge pool exhibited obvious growth,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cross-section developed from approximately V-shaped to U-shaped; and (3) soil loss volume increased logarithmically, with total soil loss volumes of 0.076, 0.105 and 0.116 m3,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he initial step height on headcut erosion were verified, further quantitative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quantify the mechanism of headcut erosion, especially for plunge pool erosion.  相似文献   
10.
金瑞佳  滕斌  吕林 《海洋工程》2016,34(5):11-19
在深海中系泊的海洋平台,如Spar平台,水下部分为带有系泊的圆柱结构,其水平方向运动响应往往具有较低的自振频率,容易在低频波浪力(源于非线性的差频效应)作用下发生共振响应,使结构发生大幅水平慢漂。当浮体的瞬时位置大幅偏离初始位置时,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摄动展开法会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两次展开方法,对大幅慢漂运动开展时域模拟研究。对双色波作用下自由漂浮圆柱的大幅运动响应问题进行数值分析,并与采用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摄动展开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的两次展开法可以计算出波浪遭遇频率的变化和波浪漂移阻尼,而这无法从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常规摄动展开法中得到,体现了两次展开法在分析大幅慢漂问题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