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交子空间投影(OSP)方法广泛用于目标与背景的分离之中,对于高光谱影像,OSP可用于目标提取和混合像元分解,但缺点是需要端元的先验知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OSP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非监督快速端元提取方法。实验使用模拟高光谱数据和由OM ISⅠ获取的真实高光谱数据,结果精度令人满意,证明了本文算法进行端元自动提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应用于战场环境可视化之前的主要预处理方法,如影像金字塔生成、纹理数据结构准备、纹理快速调用等。该过程中所用到的小波变换、四叉树数据结构与细节层次算法等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战场建模的真实感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滇西南以往地质调查研究资料,而从中发现存在的疑点,从新特提斯形成局限海的成盐背景和滇西南特定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出发,通过大量地面地质调查、沉积相、盐构造及水化学研究,推断勐野井地区勐野井组中马尾丝状钾盐矿体可能是沿断层由深部侏罗纪含钾岩系挤压塑流到表层来的。因财制宜,选用低频大地电磁法(EH4)、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法(MES)轻便适用的物探手段,同时结合以往重力勘查(1/10万),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深部有多组盐层存在。为验证上述找钾新思路,部署了2口钾盐中深钻,其钻探成果与该认识相一致。其中第1钻井(MK-1)已完钻,在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部钻遇厚70 m含钾岩盐层;第2钻井(MK-2)已钻遇花开左组上部含膏岩系。与此同时,还进行了Sr同位素和包体测温以及盐体构造和沉积特征等分析。综上所述,论证了勐野井钾盐成矿机制,提出了深部侏罗系盐底辟浅部贯入的"二层楼成矿模式"。以此为指导,部署了区域性高精度重力测量(1/5万)、MES探测和浅钻工程,拓展了兰坪—思茅成盐带深、浅部找钾前景。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小波高频特征系数的高光谱遥感影像亚像素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小波变换将光谱信号分解为不同尺度的高频特征信号,然后借助接收操作特性曲线(ROC)和马氏距离投影寻踪求取一维最佳识别特征,最后通过高斯最大似然决策函数求解亚像素目标的存在概率。通过38种小波函数的高光谱数据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亚像素目标的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李国鹏  赵凯 《地下水》2010,32(5):140-141
本文主要研究了时间序列分析在大坝变形监测与预报中的应用。突出分析了ARMA模型的优点。分别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和长自回归模型残差法进行坝体形变的分析和预报;通过对不同阶数ARMA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比较分析,确定出一种精度相对高、原理简单的方法进行建模,从而进行形变的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6.
新型Canny算法的SAR图像边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涉作用会使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产生相干斑点噪声,以致在图像边缘检测时产生许多虚假边缘;Canny边缘检测器能检测图像形状密度的变化,并寻找图像的边界。针对SAR图像的噪声特点和低像素级的特点,引进了小波去噪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高斯滤波,提出了在搜索算法上以广度搜索来代替深度搜索,由此改进了Canny算法,使用VC++编程实现了改进的算法对SAR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实验,对比结果证明此方法比以往算法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7.
VC中COM的]Dispatch接口可使C++程序同VBA程序进行通信,从而完成对Microsoft Word的操作.文中以航测外业控制点信息表自动制作与填写为例,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Word自动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应用于战场环境可视化之前的主要预处理方法,如影像金字塔生成、纹理数据结构准备、纹理快速调用等.该过程中所用到的小波变换、四叉树数据结构与细节层次算法等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战场建模的真实感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Understanding of treeline ecotone eco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to climate warming is still very limited. Furthermore,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which plant species could dominate in the future. For this reason,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treeline ecotone, East Tibetan Plateau to detcct the adaptation of the dwarf willow (Salix eriostachya)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Compared to ambient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warming advanced the bud break by 12 days, delayed the leaf abscission by 20 days, and prolonged the growing period by 28 days. It also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47%), number of leaves (333%), leaf area (310%),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the dwarf willow. Experimental warming did not affect carbon use efficiency, but decreased water use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Experimental warming enhanced the clonal ramets of Salix eriostachya (+ 3.7 shrubs m-2). The frequent ai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had minor effect on Salix eriostachya.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highlighted that Salix eriostachya could dominate in the community treeline ecotone of east Tibetan Plateau in the future climate warming scenario.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核Fisher判别分析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光谱遥感技术,将反映目标辐射特性的光谱信息与反映目标空间位置关系的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光谱影像具有丰富的光谱信息,较全色、多光谱影像能够更好的进行地面目标的分类识别.在介绍核Fisher判别分析算法的基础上,选用径向基核函数,使用一对一或一对余构造多类构造法,并利用交叉验证网格搜索法优化核函数参数,构建了快速稳定的多类核Fisher判别分析分类器.通过OMIS和AVIRIS影像的分类实验,表明了核Fisher判别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相当,但是所需的训练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