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期浅析     
本文分析了滑动平均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周期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过程变量同号积分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对亚洲西风指数序列进行了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周期的长短与振幅的大小有密切关系,亚洲逐日西风指数的周期振荡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2.
3.
海平面上升趋势数据的诊断及中国沿海海平面的上升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出不同作者发作的海平面升降趋势的统计结果,指出不同作者所得结果之间的分散性以及造成这种分散性的原因,提出了我国海平面绝对上升率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4.
王祯瑞 《海洋与湖沼》1983,14(4):402-406
隐扇贝属(Cryptopecten)属于栉孔扇贝亚科(Chlamydinae),该属的多数种皆为个体较小的暖水性种,仅见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化石种出现在第三纪的中新世。贝壳多呈圆扇形,两壳不等,壳表具有等粗的细放射肋,肋上有排列整齐的三角形或圆形小鳞片。主肋的两侧往往具细肋,肋间生长纹多呈格子状。壳表呈淡黄色或近白色,有的具淡红色或褐色花纹。两耳不等,右壳前耳下方具较明显的足丝孔,一般有数个小栉齿,以足丝营附着生活。在研究栉孔扇贝亚科时,发现隐扇贝属有1个新种扁隐扇贝Cryptopecten complanus  相似文献   
5.
以淮南刘庄煤矿主井地基的人工冻融土为研究对象,以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分析了人工冻融土与原状土的中微观结构、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内在原因。此外,还研究分析了人工冻融土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及其变化与人工冻融土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中微观结构对人工冻融土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冻融前后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受到土的种类、埋深、原状土的中微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且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冻融前后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分区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环境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基础工作。本就影响青海省各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及其权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各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得出青海省各生态区的生态质量评分值,结论是:青海省境内分为5个生态环境区,其中环青海湖湿地农、牧结合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分为6.17,为全省最优;青南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牧业生态区为5.76;东部岭谷农、林、牧生态区为5068;祁连山地林、草、冰、裸牧业生态区为5.52;柴达木盆地荒漠绿州牧、农生态区为5.46,依次表现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一般、较差、最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现了距今1.2-1.5亿年,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的古生物化石群。该化石群门类齐全,数量丰富,保存精美,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地质古生物学者的关注,从而使这里成为我国研究非海相晚中生代地层及其化石物生群的宝地。其中,以辽宁省义县境内金刚山山组为典型代表。近年来,在这里先后发现的“张和兽”、“杜氏孔子鸟”、“娇小辽西鸟”、“翼龙胚胎”、“薄氏辽宁枝”等珍稀化石,更是使辽西古生物化石宝库名震世界。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用的经验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在我国东北地区普遍精度较低等问题,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多层感知器模型,采用东北地区7个探空站2014—2017年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建立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的Tm模型。依据2018年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首先,GA-MLP的Tm模型的预测平均偏差为0.04 K、均方误差为4.06 K和判定系数R2=0.920,各项精度评估指标较常用的GPT2w、单/多因子线性、非线性Tm和MLP模型均为最优,模型性能更好,拟合度更高;其次,在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中,较常用的单因子线性和GPT2w模型,GA-MLP的Tm模型在长春站的反演精度最高,均方误差精度提升1.1%和4.9%,平均偏差精度提升2.5%和13.2%,证明GA-MLP的Tm模型在东北地区反演PWV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模拟浅海环境下锰氧化物微生物还原作用诱导碳酸盐沉淀的过程,选取最常见的锰氧化物-水钠锰矿(K_(0.33)Mn_7O_(14)·7H_2O)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种类与浓度盐离子(Mg~(2+)、SO_4~(2-))存在条件下开展异化锰还原菌Dietzia cercidiphylli 45-1b好氧还原水钠锰矿的实验研究.通过测试体系蛋白、Mn~(2+)等离子浓度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吸收谱(XAS)表征反应前后矿物结构变化,来探讨不同初始Mg~(2+)和SO_4~(2-)浓度对于菌株45-1b还原水钠锰矿及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影响.结果显示体系pH值在4天内从7.0迅速上升至9.3,Mn~(2+)浓度在2天内迅速上升至166μmol/L,随后迅速下降至8μmol/L(第4天),其好氧还原产物为菱锰矿(MnCO3),且其产生量随Mg~(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SO_4~(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好氧环境下菌株45-1b能够利用乙酸为电子供体,水钠锰矿为电子受体还原水钠锰矿释放Mn~(2+),最终转化有机碳为无机碳酸盐矿物菱锰矿.Mg~(2+)通过影响微生物生长和菱锰矿成核对水钠锰矿的还原及菱锰矿沉淀产生抑制作用,而SO_4~(2-)可以缓解Mg~(2+)的抑制作用并促进水钠锰矿的还原及菱锰矿沉淀.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964年、1981年和1990年建立的人工固沙区为对象,以流动沙丘和邻近的天然植被区为对照,利用根钻取样法研究了不同年代固沙植被区根系的3.0 m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1 mm的活根、全部活根、<1 mm的死根和全部死根的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不同样地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流沙、1990年、1981年、1964年固沙区和天然植被区全部活根重量密度分别为2.9±2.2、164.7±46.5、461.3±83.6、440.4±81.8 g·m-2和350.0±132.5 g·m-2,5个样地全部死根重量密度分别为4.9±2.8、58.7±16.8、390.9±57.9、492.5±252.2 g·m-2和214.4±29.9 g·m-2;根长密度也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趋势。单位土壤体积的根系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植被区0~1.0 m土壤层活根的累积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全部活根中的比例均超过70.0%,其中以天然植被区最大,流沙区则不超过25%;死根也表现为相似的趋势,只是比例有所降低。根鞘占全部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非常不稳定,流沙区的最大,为94.3%,而1981年植被区的只有0.5%,1964年、1990年固沙区和天然植被区分别为29.9%,70.3%和5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