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机器学习方法的有机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的岩性单元填图方法.研究以多龙矿集区为模型试验区,选择1:5万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预测数据,以1:5万区域地质图为参考,进行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的岩性预测填图模型试验.首先选择研究区内小范围空白区开展野外填图,建立原始数据集并初步构建岩性单元...  相似文献   
2.
“云上贵州”平台应用正在向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延伸,贵州省“国土资源云”与贵州省“政务云”的横向信息资源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土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如何与当地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成为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遵义市为例,利用“云上贵州”平台信息资源整合的契机,实现市县国土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行业、跨平台的共享协同,逐步消除“信息孤岛”,促进国土资源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服务便利化.  相似文献   
3.
一次西南低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2007年7月8~10日四川盆地南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逐小时红外云顶黑体亮度温度结合地面加密雨量资料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指出此次特大暴雨是由西南低涡内几个中尺度对流云团连续生消造成的,在其开始阶段有一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沿基本气流方向强烈发展,此阶段云团虽发展旺盛,但由于雨团随系统移动较快,并未造成洪灾。此云团减弱后,低涡环流仍维持并少动,又依次触发了3个中尺度对流的生成,这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逆基本气流向SSW方向缓慢移动,造成的降水落区集中,中心雨强大,持续时间长,由此导致了暴雨洪涝的产生。强降水位置对于前向传播系统,一是在其发展的前端,二是在冷云中心的略偏后的位置,最大雨强出现在云团成熟之前发展最剧烈时,而后向传播的低涡云团强降水主要在冷云中心附近,最大雨强出现在云团发展最旺盛(冷云中心TBB最低)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叶赫组的层序、环境类型、生物群特征及外延后认为,叶赫组在大黑山东南侧、伊通-舒兰地堑及其周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基本上是泉头组之后至嫩江组之间的同期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资阳的大~暴雨、暴雨的分布、强度和出现时段等气候统计分析,根据各类天气系统在关键区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型,并建立了资阳强降水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91~2000年四川省2~4月雾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掌握其变化特点、规律以及成因的基础之上,进行预报因子的筛选,结合实况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通过最优子集回归计算建立了四川雾站数预报的方程.  相似文献   
7.
低空急流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对2008年9月22-26日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产生在副高异常强盛和强台风黑格比登陆西进的环流背景下,过程期间500hPa无低值系统影响,暴雨的主要触发系统是副高和台风外围持续强劲的东南风低空急流,持续的东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急流最大风速出口区辐合及地形抬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辐合上升的动力条件,过程期间暴雨区位于一个稳定正环流的上升支中.另外,冷空气在此次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成因地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一文论述的成因地层单位划分、含义、地层对比和分析流程等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指出了地层单位术语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并强调了穿时普遍性原理及侧向堆积原理在地层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的研究对于反演造山带下地壳物质组成、造山作用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巴隆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29.5±1.4 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全岩SiO2含量为59.86%~61.83%,显示高Na2O(3.38%~3.55%)和Al2O3(16.38%~17.03%)特征,Na2O/K2O为1.25~1.39,Mg#为50.1~52.3,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标准化图呈右倾,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δEu=0.71~0.82),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石英闪长岩的高Sr(474~609×10-6)、Sr/Y(32.31~40.86)、(La/Yb)N(13.34~15.32)和低Yb(1.34~1.75×10-6)、Y(13.40~15.60×10-6)含量与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相似.全岩(87Sr/86Sr)i为0.708 186~0.708 428,εNd(t)为-5.75~-5.27,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Nd)为1 432~1 471 Ma;εHf(t)为-5.2~-3.2,tDM2(Hf)为1 305~1 420 Ma.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结果揭示石英闪长岩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混有幔源岩浆.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巴隆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东昆仑与巴颜喀拉地体的陆陆碰撞导致板片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使富集地幔熔融并底侵下地壳,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巴隆石英闪长岩.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7年7月8~10日四川盆地南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逐小时红外云顶黑体亮度温度结合地面加密雨量资料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指出此次特大暴雨是由西南低涡内几个中尺度对流云团连续生消造成的,在其开始阶段有一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沿基本气流方向强烈发展,此阶段云团虽发展旺盛,但由于雨团随系统移动较快,并未造成洪灾。此云团减弱后,低涡环流仍维持并少动,又依次触发了3个中尺度对流的生成,这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逆基本气流向SSW方向缓慢移动,造成的降水落区集中,中心雨强大,持续时间长,由此导致了暴雨洪涝的产生。强降水位置对于前向传播系统,一是在其发展的前端,二是在冷云中心的略偏后的位置,最大雨强出现在云团成熟之前发展最剧烈时,而后向传播的低涡云团强降水主要在冷云中心附近,最大雨强出现在云团发展最旺盛(冷云中心TBB最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