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是芦苇湿地管理的主要手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分别比较了芦苇收割前、后鸟类群落及鸟类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芦苇收割当月的鸟类物种数比收割前一个月明显减少,有10种鸟消失,而收割后一个月比收割前一个月另增加了6种鸟。除了一些鸟类物种消失外,收割导致了7种鸟的密度大幅下降,消失和密度下降的鸟的物种多为对芦苇较为依赖的物种。芦苇收割当月与收割后一个月的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647;收割后一个月与收割前一个月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423。芦苇收割后一个月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0.859 7,收割前一个月的多样性指数(0.734 6)次之,收割当月的多样性指数(0.604 4)最小;收割后一个月的均匀度指数(0.698 6)最大,收割当月的均匀度指数(0.580 4)次之,收割前一个月的均匀度指数(0.564 6)最小;收割当月的优势度指数(0.434 5)最大,收割前一个月的优势度指数(0.367 2)次之,收割后一个月的优势度指数(0.240 3)最小。在水平空间上,收割前一个月与收割次月鸟类物种分布特征一致,鸟的数量在芦苇湿地—水域、芦苇湿地—陆地区域较多。在垂直空间上,收割前一个月鸟的种类和数量在芦苇丛的下层居多。研究认为,芦苇收割的即时效应为对芦苇依赖性强的鸟的物种消失;之后则有新的物种加入;鸟类多样性经历短暂降低后,最终高于收割前。当地芦苇整体收割的方式对鸟类密度、冬候鸟越冬、特化种觅食影响很大。基于对鸟类群落和种群的保护,芦苇收割可以采取适当保留水域和陆地边缘芦苇带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射阳河口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射阳河口滩涂分别于潮间带、潮上带和潮沟中设置互花米草区与非米草区2类对照样地(共6类生境),按月份取样来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2种,隶属3门4纲17科,其中软体动物13种,节肢动物6种,环节动物3种。米草区和非米草区的物种组成不同,各生境在不同月份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不断波动,在潮间带上述指标均为In>Ig,潮上带除密度外均为Sn>Sg,潮沟边滩除个别月份外均为Cg>Cn;3类互花米草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各项指标月间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仅个别月份例外),均表现为Cg>Sg>Ig,互花米草生境存在共同的优势种,但数量有一定的差异。分别对潮间带、潮上带和潮沟中互花米草区与非米草区2类对照样地的物种数、密度、生物量以及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进行生境-月份间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潮间带2类对照样地各项指标在生境间差异均极显著,月份间差异均不显著;潮上带2类对照样地各项指标生境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除密度外),月份间差异显著(除多样性外);潮沟2类对照样地生境间差异显著(除生物量外),月份间差异均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的互花米草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不甚相同:潮间带互花米草的入侵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潮沟米草的入侵提高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和多样性;而潮上带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各指标影响不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