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以收入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贫困具有多维性、动态性的特点,开展农户贫困动态变化研究对新时期农村贫困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基于2010—2018年河南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从收入、生活条件、教育3个维度构建农户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和面板Logit模型对贫困状态类型转移及家庭陷入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多维贫困比单维贫困(尤其是收入贫困)更能准确反映农区贫困状况;② 2010—2018年间,单维贫困发生率与多维贫困发生率之间差距不断扩大,这很大程度与教育贫困发生率大幅上升,而生活条件贫困、收入教育贫困和三维贫困明显下降有关;③ 单维贫困家庭更易转入教育贫困,多维贫困家庭更容易转入教育生活条件贫困;④ 农户贫困的发生是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类型贫困发生的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与单维贫困发生相比,多维贫困发生受到更少因素的显著影响,并且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更大。上述结论意味着新时期扶贫工作重点转向多维贫困的同时,应依据贫困类型制定具体扶贫措施,尤其重视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2.
在实地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把农户活动空间划分为局部(L)、村庄(V)、区域(R)和国家(N)4个尺度空间,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并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农户特征、地理因素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活动空间选择方面,农户往往以局部空间为基础,向其他活动空间拓展,采取空间组合策略。各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程度不同,国家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贡献最大。影响因素方面,农户所处的区位、拥有的劳动力数量显著的影响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初中教育水平对农户在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活动影响显著;较少的耕地与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具有相关性;通达性主要影响区域尺度活动空间选择。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整体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把农户活动空间划分为局部(L)、村庄(V)、区域(R)和国家(N)4个尺度空间,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并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农户特征、地理因素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活动空间选择方面,农户往往以局部空间为基础,向其他活动空间拓展,采取空间组合策略。各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程度不同,国家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贡献最大。影响因素方面,农户所处的区位、拥有的劳动力数量显著的影响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初中教育水平对农户在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活动影响显著;较少的耕地与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具有相关性;通达性主要影响区域尺度活动空间选择。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整体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过程中山区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协调人地关系和实施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基于河南省洛阳市3次农业普查数据,选取嵩县318个村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回归方法,分析该县域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嵩县人口分布在空间上极不均衡,高密度区集聚于交通干线附近和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并随时间推移由点状集聚分布向片状和条带状集聚分布转变;② 人口增长总体上以洛栾高速为界,西北人口增长速度快、东南人口增长速度慢,其中高速增长区主要集中于县城及洛栾高速西北部少数乡镇所在地;③ 人口增长中心位于县城和陆浑水库周围的乡镇所在地,南部深山区乡镇有望形成新的人口集聚地;④ 县域人口分布格局是自然地理条件、地理区位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县城可达性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地形起伏度次之,耕地面积和中学可达性较小,但不同因素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上述结论意味着,山区县可在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城镇化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调整来促进县域人口分布格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识别城市建成区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城市PM2.5浓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中国城市PM2.5浓度呈倒“L”型增长,而PM2.5浓度高的城市具有大规模集聚的特征,城市群即是PM2.5浓度高的城市聚集区,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城市形态因素共同作用。在2000–2005年,中国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从31.19μg m–3增加到46.00μg m–3,河北、山东、河南交汇地区出现小规模高浓度集聚。在2005–2010年、2010–2015年两个阶段,城市PM2.5浓度年平均增长率放缓,2010年为47.67μg m–3,2015年为48.72μg m–3。高浓度集聚区域不断扩大,在2010年扩张至京津冀、长江中部、长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研究期末已经扩大至整个华北平原、哈长地区。  相似文献   
6.
罗庆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19,38(1):155-166
城市多中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精准识别城市中心和理解城市中心形成机制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VIIRS夜间灯光数据设计出城市中心识别方法,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中心进行识别,从城市中心数和中心发展的均衡度两个方面对城市中心的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在全国286个城市中识别出181个多中心城市,所识别的城市中心与城市规划中心具有很大程度一致性,识别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② 城市中心数表现为“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并随城市规模等级的增加呈现“S”型递增趋势。③ 城市中心发展的均衡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并随城市规模等级的增加呈现稳定递增,到特大型城市基本保持稳定。④ 河流对市区的分割、市区是否临海以及市区平地占比等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中心发展具有影响,但是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更大;社会经济因素中,轨道交通站点数、市辖区人口数、城市规模等级、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中心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罗庆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10,29(10):1757-1766
信息流动会使农户产生互动学习效应,进而影响农户的农业生产率。基于河南省孟寨村第8小组农户的普查,获得有关农户亲戚、邻居和与之地块邻近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大蒜产量的信息,对这些群组内部的互动学习效应进行检验,并识别不同类型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内生互动效应仅存在于亲缘群组;情境互动效应存在于地邻群组和邻里群组,但在两个群组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关联效应在三个群组均存在,与亲缘群组相比,邻里群组和地邻群组中关联效应更大,但在亲缘群组中,关联效应远小于内生互动效应,在邻里群组和地邻群组中也远小于情境互动效应。研究结论对国外学者的发现进行了修正。这种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罗庆  李双金  刘荣增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18,37(10):1971-1981
设计城市多维剥夺度量方法和提高剥夺地理识别的精度,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政府高效建成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根据居住小区规划标准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从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邻近入手构建城市居住环境评价框架与识别方法,对郑州居住环境剥夺开展街道尺度的地理识别,并对识别出的街道按照消除剥夺政策措施的相似性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① 多维居住环境剥夺指数低的街道呈现“十”字型分布格局,剥夺指数值由“十”字型的中心向外逐渐增加,并且任何两个环境剥夺维度间相互作用对解释多维居住环境剥夺指数的空间分异有非线性增强作用;② 单一维度的剥夺指数值呈现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但不同环境维度的空间变化呈现不同形态;③ 32个街道被识别为多维环境剥夺区,根据剥夺维度将其划分为噪音环境剥夺型、教育医疗剥夺型、生活出行剥夺型、品质生活剥夺型、居住条件缺乏型五种类型。依据不同剥夺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街道居住环境的适宜性和增强其街道活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学的关系转向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领域经历了一次“关系转向”研究范式转折.集中研究多种地理尺度下的经济变化过程中,经济行为者的社会-空间关系的方式。文章评述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关系转向”的产生和研究进展,分析“关系转向”的特征和关系政策,探讨其对经济地理学科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学报》看80年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建  樊新生  罗庆 《地理学报》2014,69(8):1093-1108
《地理学报》发表的论文具有“高、精、特、实”的特点,评述《地理学报》的经济地理学论文可更加简洁地勾勒出经济地理学的整体“骨骼”。本文基于80年来《地理学报》发表的421篇经济地理论文,从论文数量、发展脉络、研究范式、面向国家需求、学科发展变化等方面梳理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特点。论文统计表明,经济地理学研究不断发展,各学科发展很不均衡。呈现密切联系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从经济增长研究转向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与自然关系密切的要素研究转向人文要素的研究、研究领域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非物质领域等特征。分支学科发展侧重于区域、工业和农业,但交通、商业服务业、城市等也呈增长趋势。学术思想来源多元化、研究尺度多样化、研究方法定量化。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地理学呈现出紧密服务国家需求、侧重宏观研究、侧重经济增长、侧重应用型研究的研究特点,但在微观研究、综合研究、理论凝炼方面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