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港口基础设施的高效可达是国际运输成本的决定因素与区域互联互通和相互作用的前提。因此,如何测定港口海向可达性并从中揭示港口间交互作用的模式是研究航运网络的一个难点和热点。本文以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主要港口航运网络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班轮服务频率及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基于陆路可达性理论提出融入加权路径的港口海向可达性模型,并改进复杂网络中心性指标,针对不同年份的样本统一处理,使相关指标更具可比性,验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班轮服务频率能更深层次揭示各指标所反映港口的实际功能差异;从核密度分析看,航运网络的航线运行效率(WCC)、港口调控能力(WBC)均存在较明显的绝对差异和分化程度。(2)通过复合中心性(WC)的统计特征表明,港口单个优势功能在体现港口的影响力时存在偏差,结合WC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港口嵌入“航运网络”中亟待优化的功能。(3)以加权平均路径为模型测度的港口海向可达性呈现微弱的离散化,“马太效应”也更为明显。仅少数港口的可达性提升明显,但可达性较低的港口仍将长期存在,且绝对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