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地质学   2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渡河金川-巴底河段河流地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渡河中游金川-巴底河段水系格局、河谷形态、河流阶地及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研究,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发育演化史,为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域为具有夷平面的深切峡谷地貌区,发育三级夷平面和4~6级阶地,河流地貌发育经历三个阶段,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受构造、岩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基性-超基性含矿岩体以赋存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而闻名于世,是我国重要的铁矿产地和重要的钒钛资源基地.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构造与围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认为红格钒钛磁铁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玄武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有地壳物质混入地幔物质.矿床的形成对时间与空间要求严格.基性-超基性岩、灯影组白云质灰岩和峨眉山玄武岩是形成红格钒钛磁铁矿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平武县文家坝滑坡为研究对象,从地质、地貌、水文3方面分析了该滑坡形成的条件;以遥感地质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地质资料、地形图、CPS数据的支撑下,经过实地验证,建立了滑坡解译标志;对震后SPOT5影像进行解译,提取出滑坡周界、滑坡要素等信息,估算出滑坡规模,分析了滑坡的发育特征;确定滑坡的坡度、岩性、地震因素、水文...  相似文献   
4.
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优秀的数据可视化功能,结合二维局部重磁场源全方位成像理论,对复重磁场中的二角点矿体模型进行深入的反演研究。系统地介绍了二角点矿体模型的复场反演理论及MatLab程序实现过程,并以具体实例阐述复重磁场理论在未来地质找矿中所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5.
西藏羌多地区遥感蚀变与构造信息提取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使用ETM遥感图像,在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基础上,利用PCI软件,通过掩模技术去除白泥地、水体、阴影、植被等干扰信息,采用主分量分析、波段比值和阈值分割技术对西藏西部羌多地区进行了铁染及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根据明显异常区建立参考谱,创新利用光谱角法剔除假异常信息;结合研究区线性构造的特点,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提出的成矿预测方法比较灵活且效果明显,为今后加快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四川通江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开俊  刘严松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465-467,481
通过分析四川省通江县地质灾害特征,认为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是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区内构造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较小,持续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平武县的文家坝滑坡是由汶川地震诱发,并曾阻断河流形成文家坝堰塞湖,威胁到下游南坝、锰矿厂和公路的安全,所以有必要对其地质特征进行调查及稳定性分析。通过对震后平武县SPOT卫星影像的解译,识别出了文家坝滑坡的地貌要素及滑坡物质组成,表面植被发育度,水文条件等地质特征。可以认为,文家坝滑坡为大型牵引式滑坡,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余震、强降雨等条件下,有复滑的可能,并针对潜在威胁给出了具体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若尔盖县582个地质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分为4个主类,12个亚类和39个基本类型,优良级旅游共104个,在主类中均有分布;(2)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聚集分布,在乡镇尺度上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北部多,西南部边缘少,中部多”的分布特征;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线性特征明显,具有公路指向性和河流依赖性;(3)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人口经济等因素是影响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对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能更好地提升若尔盖县地质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含矿层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矿石颜色为紫红色和深紫红色,以豆状结构、鲕状结构和砂状结构为主,发育块状及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平均含量为90%;脉石矿物有石英、水云母、胶鳞矿、鲕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单样品TFe为25%~56.80%,平均TFe为43.58%.矿石有害成分S质量分数低(0.05%~1.3%),P质量分数较高(0.5%~1.1%).综合赤铁矿地质特征及区域古地理分析,桃花赤铁矿为渝东-鄂西地区晚泥盆世海相沉积赤铁矿,矿床类型属"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形成于半封闭的、氧气充足的湿热古内陆海盆近岸处,古海盆附近的古陆风化壳为威矿物源区.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流水带入海盆.海水中的铁质胶体在充足的沙粒和适合的水动力条件下以胶体化学的方式形成赤铁矿鲕粒,赤铁矿鲕粒在强烈搅动环境中搬运和富集,最后在晚泥盆世黄家瞪期就位于近滨相至远滨相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