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以“pt“型雄性不育育成的胡萝卜杂交种“金红四号“及其父、母本进行DNA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探寻鉴定胡萝卜杂交种的方法。结果表明,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特异性扩增带的引物4条,利用这些特异性扩增带能有效的区分和鉴定“金红四号“及其父、母本。说明利用RAPD方法对“金红四号“胡萝卜杂交种及其父、母本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国家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桥  刘思含 《遥感学报》2016,20(5):1161-1169
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中国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无到有形成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并业务化实现了主要环境遥感监测要素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为新时期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分析国内外环境遥感发展及中国环境遥感监测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的建立与业务化运行,提出了中国环境遥感监测体系发展思路与下一步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巴西红果(Eugenia uniflora Linn)果实腐烂病的病原种类。【方法】从广东省湛江市的果园、校园和公路两侧采集发病的巴西红果果实,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分离物,科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同时观察形态学特征,分析18S rDNA-ITS基因序列。【结果】巴西红果感染后病症表现为受侵部位表皮皱缩,呈水渍状且伴有组织软化,病斑颜色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并覆盖大量霉层。分离出的致病菌菌落扁平呈圆形,乳白色,表面短绒状;菌丝呈二叉分枝,有横隔且无色,质地为绒毛状兼粉状,呈放射线状生长。节孢子大小为(3.6~9.8)μm×(1.7~4.3)μm,厚垣孢子呈圆形、圆柱形或长筒形,末端钝圆,单胞,无色透明,大小为(4.4~14.6)μm×(3.5~8.8)μm。该病菌的ITS序列与已公布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8%,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湛江地区巴西红果果实腐烂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 candidum LinkMagazin)。  相似文献   
4.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植物群落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植被恢复对乌兰布和沙漠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影响,以乌兰布和沙漠内不同沙地固 定阶段的 8 种典型植物群落及群落内表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物理因子(可蚀性颗粒含量、土壤 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土壤结皮因子、植被因子 3 类土壤风蚀可蚀性因子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土壤 风蚀可蚀性因子在不同植物群落类型间、沙地固定阶段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乌兰布和沙漠 典型植物群落中,沙蓬、沙生针茅、盐爪爪等草本植物群落的土壤风蚀可蚀性最强,白刺、梭梭、沙 冬青等灌木植物群落土壤风蚀可蚀性弱于草本植物群落,说明灌木林能显著降低土壤风蚀作用。 (2)随着沙地的不断固定,土壤结构不断发育,土壤可蚀性不断降低,土壤风蚀可蚀性强弱表现为 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3)土壤可蚀性颗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结 皮、植被因子与植被类型及沙地固定阶段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沙区生态建设工程中,为了 减少土壤风蚀量,不仅要考虑物种的选择,还要促进人工生态系统的演替和恢复,从而有效降低土 壤风蚀可蚀性。研究结果可为乌兰布和沙区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评价、防沙治沙工程的 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毛乌素沙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根系微域(即根系、根际土、根区土、灌丛间空白土)间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差异性进行表征。本研究对各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基于OTU水平的PCA分析,探究其在根系微域间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层级变化,证实了有关植物根系微域生态位分化的报道,并发现锦鸡儿属植物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随着4个微域类型由外及内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差异性(P<0.05)。通过对优势细菌群组的结构组成分析,发现锦鸡儿属植物对特定细菌群组具有显著的向根系内筛选富集的作用(P<0.05)。这种植物通过根系微域对特定细菌群组的逐级筛选富集作用,是导致锦鸡儿属植物灌丛下不同生态位间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发生层级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以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溶液为水相,用乳化法制备了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并对微球形态、粒径分布、溶胀性、蛋白吸附率、溶血率、体外降解率进行了分析。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微球形态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0~400μm;扫描电镜显示,微球内部为三维网络状结构,骨架清晰;pH=7.4的PBS缓冲液中干凝胶微球的溶胀率为218.08%,普通壳聚糖微球为70.98%;1和24h测得凝胶微球的蛋白吸附量分别为13.21和15.68μg/g,普通壳聚糖微球分别为3.71×103和4.83×103μg/g;微球的溶血率小于5%,血液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黏度以及溶菌酶浓度对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的降解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外来囊藻(Colpomeniaperegrina)是一种在潮间带分布广泛的褐藻,它能附着在牡蛎壳上进行跨海区扩散,因而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动和生物地理格局形成的良好模型。外来囊藻在中国沿海虽有分布,但关于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研究的报道尚为空白。本研究采集了中国近海13个外来囊藻种群样本。通过扩增301条线粒体cox3序列,发现了26个单倍型;通过重建单倍型网络图和基于最大似然法与贝叶斯法重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外来囊藻种内遗传多样性较高, 13个种群划分为3个遗传世系,其中浙江南麂列岛的7个种群组成遗传世系A,辽宁和山东的样本则分化为遗传世系B和C。中国近海外来囊藻的这种种群遗传结构可能源于更新世末次盛冰期黄渤海、东海边缘海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的大幅下降。遗传世系A具有的较高单倍型多样性,其原因可能是南麂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潮间带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瘤状软骨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手段,对海洋红藻瘤状软骨凹顶藻(Chondrophycus papillous Garbary et Harper)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Ⅱ),胆甾醇(Ⅲ),植醇(Ⅳ)和4-羟基苯甲醛(Ⅴ).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10 mg/L浓度下均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最大熵谱法研究了风云二号D星≥2.0 MeV的高能电子通量的周期特性,算法以自相关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最大熵谱功率谱的分析,推测出风云二号D星高能电子通量存在13.87 d和27.8 d的周期.根据最终预报误差准则(Final Prediction Error,FPE)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  相似文献   
10.
<正>风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逐年快速递增。然而,与风电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地区出现风电消纳困难的状况,限电弃风越发频现。基于此,本文探索风电制氢及氢能利用的新模式,建设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发电回网、风电制氢—储氢—加氢—氢能交通综合项目,探索风电消纳新途径,进一步提高绿色能源利用率,为后续大规模推广应用积累经验,并提供理论与运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