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安徽宁国竹溪岭地区是多金属矿成矿的有利区块,在前期的预查阶段中未能抓住区内重要的成矿因素和控矿条件,加之物化探工作程度低,找矿一直未取得突破。进入普查阶段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面高精度磁测和激电测量等多种物化探方法,结合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对综合物化探异常作出解释推断和综合评价。经钻探验证,物化探异常指明了找矿方向,最终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九寨沟国内游客特征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国内游客在地域来源、收入、职业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及基本原因.并根据其客源目标市场特点及不利因素,分别从客源市场及其结构、旅游地形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迅速制定《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学习,积极查摆问题,及时整改,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正学风,加强理论学习,拒绝形式主义。通过动员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让群众畅所欲言,从原来的“听进去”转变为现在的“说出来”,集思广益制定符合本站实际且贴近群众实际的活动方案。二是转作风,远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查摆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环境条件有所不同,变化的环境因子驱使群落水平上功能性状和物种适应环境的生态对策改变,然而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功能性状和物种生态对策随演替时间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以云南大黑山喀斯特地区弃耕后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天然次生林(3年,6年,20年,40年)和老龄林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群落演替阶段的物种特征和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叶、枝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养分(除磷外)和水分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先下降后趋于稳定,土壤pH变化不明显;比叶面积逐渐下降,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潜在最大高度逐渐增大.叶和枝的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磷含量均下降,N:P总体呈上升趋势.(2)冗余分析表明,演替早期灌木林阶段主要分布在土壤容重高,水分和养分相对匮乏的环境中,植物往往采取高养分含量、高光合速率、短寿命的开放性策略;演替后期乔木林阶段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分和养分相对肥沃的环境中,耐阴树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植物通常采取低养分含量、低光合速率、长寿命的保守性策略.其中,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容重和有机质是影响喀斯特植物演替过程中功能性状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喀斯特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素随演替的变化规律,以及功能性状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旨在为今后科学指导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和防止植被退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休宁县芳山工区属于休宁-歙县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大汊口幅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的组成部分。本次利用休宁芳山矿区已有的地质、物化探基础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激电测深法,对调查出的3处矿体露头进行深部评价,为后续钻探工作提供依据,开展找矿预测研究,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