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辽宁 2001年 4月春季大旱气候为背景 ,重点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和 500 ,100hPa 3层不同高度环流特征 ,并综合分析太阳黑子活动、ENSO循环等多种物理因子 ,初步得出了辽宁 2001年春季气候异常的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2.
2001年辽宁春旱与气候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2001年4月春季大旱气候为背景,重点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和500,100hPa 3层不同高度环流特征,并综合分析太阳黑子活动、ENSO循环等多种物理因子,初步得出了辽宁2001年春季气候异常的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3.
两种方法在地下水位估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许多区域水资源问题,用数值方法进行潜水水流模拟时,需要给出每个节点上地下水位值。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趋势面方法,然后着重阐述了泛克里格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它们在地下水位估值中的应用,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泛克里格方法是进行地下水位估值的空间最优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维数字地形图中注记点高程值出现的某些问题,通过探索、研究,编写了对三维数字地形图中注记点高程值进行自动检查与提取的程序,使三维数字地形图中注记点高程值的数据质量有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技术预测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了野外施工、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方法。运用反射波波形特征、合成声速测井技术等方法,对数百公里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成功地预测了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为布置供水井位和煤矿防治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太原市及其周围地区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拟研究成果。计算结果显示;太原盆地及西山地下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东山地区有部分地下径流未被截取面排出区外。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原涡、西南涡对西南地区暴雨的影响,本文用中国气象局自动站与CMORPH降水数据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逐时FY-2E卫星的云顶亮温(TBB)资料、欧洲气象资料中心(ERA-interim)的再分析资料,通过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以及拉格朗日轨迹模式HYSPLITv4.9,对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有高原涡东移影响西南涡发展引发暴雨的两次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两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强度和分布有明显区别,并且TBB活动特征显示在过程一中有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二则没有。(2)对于过程一,500 hPa上,高原涡逐渐减弱为高原槽并伸展到四川盆地上空,850 hPa上,在鞍型场附近有MCC的产生和发展,200 hPa上,高原涡在南亚高压北部偏西风急流下方的强辐散区内,位于南亚高压东南侧急流区下方稳定少动,偏东风急流北部有辐散中心,有利于西南涡的加强。对于过程二,500 hPa高原涡东移在四川盆地上空与西南涡耦合,形成一个稳定且深厚的系统,这也是过程二的暴雨强度比过程一强的最主要原因。200 hPa上,四川盆地始终位于南亚高压东侧的西北气流中,“抽吸作用”明显。(3)在过程一中,位涡逐渐东传且位涡增加的地方对应强降水区与MCC发展区,反映了暴雨和位涡的发展基本一致。在过程二中,中层位涡高值区从高原上东移并下传至盆地上空,两涡耦合使得上下层打通,位涡值比耦合之前单独的两涡强度更强。 MCC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中层大气要有强正涡度、强辐合和强上升运动,在未产生MCC前,过程一与过程二在盆地上空的动力条件甚至是相反的;从热力条件看,过程一中有明显的干冷空气入侵,增强不稳定条件,有利于MCC的产生并引发强降水;另一方面,本文也应证了二阶位涡的水平分布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通过拉格朗日方法的水汽轨迹追踪模式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可得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源地和通道也有明显区别,过程一主要有两条水汽通道,通道一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洋面的底层,通道二来自四川南部750 m以下高度;而过程二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有三条,通道一来自西方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上空1500~2500 m高度附近,通道二来自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底层,通道三的水汽从孟加拉湾低层绕过云贵高原直接输送到四川盆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棱梭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自金门、厦门、虎门、湛江、北海和防城港6个地点邻近海域的棱梭群体样本的形态和矢耳石形态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棱梭样本的形态研究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地标形态学开展,对矢耳石的形态研究则将传统耳石形态分析法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相结合,形态和耳石形态数据的分析结果相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棱梭形态量度指标提取的前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5. 868%,从85个耳石形态指标提取的前2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9. 290%,根据临界值85. 000%可以推断这6个棱梭群体间形态和耳石形态上的差异不能够单独依靠少数指标来判断;聚类分析的结果总体显示出群体间差异与地理距离等因素相关联的分布规律;在判别分析中形态学量度指标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75. 9%,而耳石形态学指标的综合判别正确率略低,为69. 3%;对棱梭形态量度指标的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湛江棱梭群体与其他群体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量度指标较少。栖息地环境、饵料组成和海流等可能是导致形态学差异和耳石形态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理化因子的相似性和群体间的交流会减弱群体间形态和耳石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数据综合是地图制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部分,一直以来是地图制图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实际生产经验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多个存在公共边的图层数据综合方法,并利用FME软件进行实现,且在地理国情普查图制作中得到应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CMIP5模式对南海SST的模拟和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32个CMIP5模式对南海历史海表温度(SST)的模拟能力和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SST变化的预估。通过检验各气候模式对南海历史SST增温趋势和均方差的模拟,发现大部分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南海20世纪历史SST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但也有部分模式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尽管这些模拟偏差较大的模式对SST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影响不大,但会增加未来情景预估的不确定性。剔除15个模式后,分析了南海SST在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排放情景下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未来百年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增温趋势分别为0.42、1.50和3.30℃/(100a)。这些增温趋势在空间上变化不大,但随时间并不是均匀变化的。在前两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前期的增温趋势明显强于后期,而在RCP85情景下,21世纪后期的增温趋势强于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