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遥感和GIS的岩溶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难易程度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洋  潘星呈 《中国岩溶》2018,37(6):910-917
从岩溶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遥感地质综合解译和GIS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详细解译区域地质、地貌、环境、水文等要素的基础上,以地层延伸性、地形地势、水系形态、冲沟密度为评价参数,定性地划分了研究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难易程度。实地调查显示,区域地质填图难易程度分区的成果与研究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基本一致,可作为岩溶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部属的依据,能在保证成果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岩溶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由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正则方程计算表明,在验潮记录较短的客观条件下,验潮序列中的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是显着的.着重讨论采用数字滤波方法消除周期小于4年的短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并设计了最平滤波器,其通带截止频率对应的周期为4年,即应用最平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滤波,基本上可消除周期小于4年的短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地形图的内容以及其相互关系、地形图符号、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应用方面出发,得出了数字地形图的层次模型,给出了数字地形图的存贮结构。  相似文献   
4.
冰雪区局地环流及气候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康兴成 《地理学报》1991,46(4):449-459
本文以西昆仑山崇侧冰帽区为例,根据大量观测资料,讨论了冰川存在对其所在地区气候的影响。得出冰川风是影响冰雪区气候特征的重要因素,是冰-气作用中的一个主要因子。这里的冰川风是一种独成体系的局地环流,它既不同于山谷冰川上出现的冰川风,也不同于山谷风。其强度随着离开冰雪区距离的增长而减弱。在冰雪区前缘地带形成风向、温湿度急剧变化区,使温度梯度从非冰川区到冰川区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通过整理、分析新30号井数字化井水位观测数据,发现该井水位有一定的映震能力,震前异常主要显示为短临异常,而且以高值异常为主;震级和异常持续时间成正比,震级越大异常出现的时间就越早,反之,震级越小异常出现的时间就越晚;震后效应(同震响应)主要以7.7级以上远场巨大地震显示为主,水位通常为先振荡,后下降。  相似文献   
6.
重庆溶洼—丘峰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鸡公山耕地、果园、撂荒地、灌草坡和林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与土壤抗蚀性密切相关的11个常用指标进行筛选和综合评价,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抗蚀性能的变化状况和差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征土壤抗侵蚀能力最优指标为:>0.25 mm团聚体破坏率、>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度、<0.01 mm物理性黏粒含量、结构性颗粒指数和<0.001 mm黏粒含量。依据提炼出的3个主成分,建立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模型,即Y(综合指数)=0.712Y1+0.157Y2+0.131Y3,由此计算出土壤抗蚀性由强到弱为:林地> 灌草坡>撂荒地>果园>耕地。建议区内适当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人为扰动,以利于提高土壤的抗蚀性能和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7.

地热资源作为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地热资源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结垢成为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查明地热资源的赋存状态和结垢趋势特征,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上的磨西、榆林宫、二道桥、中谷、八美和道孚地热区为研究区,采用水化学分析、氢氧同位素、热储温度估算和结垢趋势特征分析等方法,开展了鲜水河断裂带地热水水化学及结垢趋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HCO3、Ca-HCO3、Ca·Na-HCO3和Na-Cl·HCO3型;地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补给且氧漂移现象明显;地热水均未达到完全的水-岩平衡状态,混合冷水后的浅部热储温度为61℃~172℃,深部初始热储温度平均值为183℃~284℃,冷水混合比例平均值为77%~86%;指数分析法和饱和指数判别法得出以上地热区均有可能形成碳酸盐结垢,硅酸盐结垢仅可能会形成于少数SiO2含量异常高的区域,而硫酸盐结垢几乎不形成;依据硅-焓模型估算的冷水混合比例重构得出深层储层流体组分,计算得出二道桥地区的碳酸盐结垢程度是最严重的,主要是因为该区的热储岩性为碳酸盐岩,以及热储温度能促进CaCO3沉淀。对于除垢和预防,可以采用机械拆除、控制CO2分压、控制溶液的pH值和使用化学添加剂(阻垢剂)等。研究成果可为鲜水河断裂带及川西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Xiong  Xiaolin  Liu  Xingcheng  Li  Li  Wang  Jintuan  Chen  Wei  Ruan  Mengfei  Xu  Ting  Sun  Zhongxing  Huang  Fangfang  Li  Jianping  Zhang  Lei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20,63(12):1938-1951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trace elements is of key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geochemical process and material cycle mechanism in subduction zones. This...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以富营养化湖泊太湖为例,研究了沉积物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碳、氮、磷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碳以溶解性无机碳释放至水中,同时以CH4和CO2形式释放至大气中,培养结束时,CH4和CO2累积排放含量分别为1492.21和498.96 mg/g(dw),其中CH4占气态碳的89.16%(以C质量计);此外,大量的氮、磷营养盐释放至上覆水体,水中总氮、总磷和铵态氮的最高浓度分别是初始浓度的62.16、28.16和139.45倍,而硝态氮浓度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逐渐下降,培养末期浓度是初期的0.21倍;厌氧条件下,沉积物有机质的矿化,不仅可以生成大量的CH4、CO2气体,还能够促使沉积物中铵态氮和磷的释放;而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释放的碳、氮、磷营养元素又能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促进湖泊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从而增加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输入.这样的循环方式可能是湖泊富营养化自维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