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363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433篇
地质学   809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use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examine responses of marine ecosystems to climatic regime shifts. The three seas surrounding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Japan/East Sea,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represent three contiguous but distinct ecosystems. Sampl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he National Fishe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outh Korea since 1965, using the same methods in all three seas. Sampling was generally synoptic. Amplitude time series of 1st EOF modes for temperature, salinity,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concentrations of four major zooplankton tax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hree marine ecosystems respon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climate variations. 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variables were strongly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seas at decadal time scales, but very weakly similar at interannual scales. All three seas responded to a climatic regime shift that occurred in 1989. Temperature,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copepod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 the late 1980s or early 1990s in all three seas. Concentrations of amphipods, chaetognaths and euphausiids also increased in the Japan/East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but not the Yellow Sea. The Yellow Sea ecosystem differs strongly from the other two seas, and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is much weak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Japan/East Sea. Spatial patterns of zooplankton determined by the EOF analysi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currents and fronts in each of the three seas.  相似文献   
2.
寻找相似天气过程的一种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一种寻找相似天气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Saaty论述的方法[1]构造判别矩阵进行判别,从而计算出相似排序及相似度。该方法在3年多的预报业务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胶东招掖郭家岭型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及其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康  罗镇宽  苗来成  黄佳展 《地球学报》1997,18(Z1):142-144
采用SHRIMP测年技术,精确地测定了郭家岭型花岗岩年龄为130-126Ma,主要金矿化在126-120Ma之间,郭家岭型花岗岩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岩体Pb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本区所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对用负阻抗变换电路同圆锥螺旋天线相结合,构成的有源接收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该有源天线稳定工作的条件和设计原理。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有源接收天线具有很宽的频带、较高的灵敏度和很小的尺寸,是多频电磁波测井较为理想的接收天线。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径流预报的灰色拓扑方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蓝永超  杨文华 《冰川冻土》1997,19(4):308-311
以龙羊峡水库年平均入库流量预报为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龙羊峡水库入库水量代表站唐乃亥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黄河上游径流的长期预报,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了在PH=4.0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锰催化KIO4氧化5-Br-PADAP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一个痕量锰的高灵敏度新方法,方法灵敏度为1.32×10^-10g/ml,测定范围Mn^2+浓度为0 ̄1.5μg/ml,用于测定人发,自来水,茶叶中痕量锰,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路堤下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费康  刘汉龙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04,25(9):1390-1396
现浇薄壁管桩和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垫层所组成的复合地基加固软弱路基具有经济合理,施工时间短,承载力高,沉降减小明显等优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路堤荷载作用下的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堤填土材料中的拱效应、土工格栅的拉膜效应或加筋垫层的刚性垫层效应、桩土间刚度差异引起的应力集中效应保证了大部分荷载由桩承担,有效地减小了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同时对荷载传递机理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国古生界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40多个,其中大型油气田16个。在长期研究中国古生代海相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近几年来新发现的海相烃源岩,提出对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的新认识。从有效烃源岩、古岩溶储集体、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模式等四个方面概述油气成藏理论方面的新进展;根据油气成藏史研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生烃史等,提出塔河油田奥陶系有四个成藏期:加里东中晚期至海西早期;海西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中期;喜马拉雅晚期。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在水下航行中的姿态控制问题,采用经典控制律的数学模型,依据总体参数和流体动力参数,代入到下航行器纵向运动微分方程组中,通过MATLAB自编程序运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此微分方程组,并将经典控制方程(算法)引入到微分方程组的求解当中,其仿真分析结果验证和支持了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湖上试验,为某自主水下航行器项目实...  相似文献   
10.
张晋瑞  初航  魏春景  王康 《岩石学报》2014,30(7):1935-1947
内蒙古中部构造混杂带中的变质基性岩可分为南、北两带:南带位于乌兰沟-图林凯地区,被划分至温都尔庙群下部的桑达来因组,主要为一套变质玄武岩和辉长岩、辉绿岩,局部含有超基性岩和碳酸岩透镜体,其中变质基性火山岩以绿片岩相变质为主,局部保留枕状构造或发育蓝片岩,已有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表明南带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北带位于芒和特-二道井-红格尔一线,主要呈岩块状保存在由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硅质岩、含铁石英岩和少量的大理岩组成的基质中,岩石类型包括蓝片岩、冻蓝闪石片岩、阳起片岩、绿帘角闪片岩等。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南、北两带的变质基性岩相对低Al(Al2O3=10.66%~14.97%)、低Ti(TiO2=1.27%~1.96%)、高Na(Na2O=1.02%~4.20%)、贫K(K2O=0.02%~0.71%),具有拉斑玄武岩到碱性玄武岩系列的过渡特征,高的Na2O/K2O比值(6.89~454)暗示这些基性岩在变质作用前发生了细碧角斑岩化。不活动元素Zr与其他高场强元素(HSFE;Th、Nb、Hf、Ti)和稀土元素(REE)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在变质过程中,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基本保持稳定,可以反映原岩的性质。根据稀土、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和相关比值可以将内蒙中部构造混杂带中的变质基性岩分为两类:一类稀土含量相对较低(∑REE=46.00×10-6~78.08×10-6)、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La/Yb)N=0.50~1.04),无明显Eu负异常,Hf/Ta=6.82~15.18,具有正常的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另一类稀土含量相对较高(∑REE=58.66×10-6~151.3×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2.28~4.68),无明显Eu负异常,Hf/Ta=2.06~4.70,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部分变质基性岩样品轻微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Ba,可能暗示原岩在就位过程中遭受了微弱的陆壳混染。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变质基性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一个扩张规模有限的陆内洋盆环境。已有的古生物地理学研究表明古亚洲洋闭合后,到晚古生代早期,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佳-蒙地块的一部分。石炭纪期间整个内蒙古中部发育稳定的浅海相沉积,局部为造山后隆起环境,发育加里东I型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起,内蒙中部开始处于伸展环境:二连浩特到东乌珠穆沁旗一带发育大量的碱性岩;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很多高钾钙碱性-碱性的花岗岩;内蒙中部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大石寨组双峰式火山岩。到中二叠世开始裂解形成若干近东西向分布的海盆,发育哲斯组、林西组浅海相、泻湖相沉积。持续的伸展形成了有限洋盆,发育以温都尔庙群为代表的含铁硅质岩以及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基性岩。由于早中三叠世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全面碰撞和陆内造山过程的影响,有限洋盆最终在早中生代之后发生被动闭合,形成南、北构造混杂带,并导致该基性岩乃至整个内蒙中部的晚古生代沉积发生广泛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而局部蓝片岩的形成可能与有限洋盆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