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处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产生的碱性滤液,本文采用水热法,考察了氢氧化铝溶解时间、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水碱比对钾霞石产率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合成钾霞石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铝溶解时间为1.5 h,晶化时间为4 h,晶化温度280℃,水碱比为1.8。XRD结果表明,产物为钾霞石粉体。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Al(OH)3中的Al在水热条件下进入到Si—O骨架中形成了Si—O—Al官能团,从而印证了钾霞石的合成。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氮气吸附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比表面积为5.18 m2/g,平均孔径为32.98 nm。实现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剩碱性滤液的资源化利用,并为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提供了一种母液循环的思路,使水热制备钾霞石工业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线性参照虚拟场景构建中缺乏有效的空间数据模型的问题,本文以金字塔模型、空间索引结构和动态分段等相关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线性参照系统下的嵌套金字塔模型构建方法.首先,结合线性场景数据特征,对动态分段技术进行拓展,增加垂直方向结构化金字塔模型;然后,将线性参照在多尺度下进行静态分段,对相互独立的弧段分别进行存储,构建静态...  相似文献   
4.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金银互化物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近年发现的首例规模较大、矿石品位富、金成色高的岩金矿床.作者通过对马攸木金矿床矿石组构、矿石共生组合及矿物特征研究发现,金银互化物主要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载金矿物为黝铜矿、针铁矿、脆硫锑铅矿及石英;金银互化物的赋存形式主要为包裹体金、裂隙金及粒间金.金银互化物的形成、富集与热液成矿作用及表生风化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银洞金矿床是黔西南典型的特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之一。但其成矿流体来源尚有争议。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脉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包裹体H和O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96.7~220℃)、低盐度(NaCl)0.635%~9.861%,平均值为4.282%±2.260%、中等密度(0.725~0.977 g/cm3,平均值为0.910±0.061 g/cm3);脉石英阶段流体水化学类型属Cl--Na+型或SO42--Cl-Na+型,方解石阶段属SO42--Cl--Ca2+型。成矿流体压力可能为高-超高压(160±40 MPa);成矿流体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地下热水,可能有部分岩浆热液的掺入。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 与进展评述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作为当前研究的前沿领域,LUCC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繁杂。本文从LUCC研究计划的根本目标出发,指出LUCC所研究的诸多科学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实质是因果关系,而且LUCC研究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三个研究构成环节(LUCC原因、LUCC状况和LUCC结果)和四个核心研究内容(LUCC驱动力与驱动机制、LUCC状况、LUCC效应研究与作用机制、LUCC模型模拟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此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作者对LUCC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LUCC研究的主要趋势是走向综合,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与LUCC微观机理与过程的研究是当前LUCC研究的两个热点,而研究尺度的综合和模型构建是LUCC研究的两大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但是磷矿石的平均品位较低,面对传统选矿工艺的诸多问题,本文采用生物浸矿方法,研究了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对中低品位磷矿的浸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对磷的浸出率随磷矿粉量的增加而降低;磷矿粉浓度为2 g/L时,磷的浸出率可达95%以上;磷矿粉浓度为15 g/L时,浸出45d,磷的浸出量最大,为179.56 mg;在溶磷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降低,最后稳定在2.0左右,pH最大降幅达4.45。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对中低品位磷矿中磷的浸出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 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60-2008年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地理空间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和趋势诊断等方法,研究1960-2008年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流域大部分地区全年及四季的极端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强降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15 d的持续无降水事件发生次数由南向北递增,平均每年2~5次,冬季最多、夏季最少;≥5 d的持续降水事件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平均每年1~8次...  相似文献   
10.
霍娟 《大气科学》2018,42(5):1013-1022
本文运用CloudSat卫星上搭载的雷达探测数据和AQUA卫星搭载的辐射光谱仪探测数据,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地理位置位于(15°~45°N,145°~165°E)区域内(远海)发生的云场数据开展分析,研究云的物理结构特征与其光谱辐射特性的相互关系。不同光谱波段对云物理结构变化的响应情况各有不同,首先从MODIS光谱仪22个云相关光谱波段中分析并选择出与云物理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的光谱组合(包含13个波段),而后开展了这些光谱波段的云辐射特性与云物理结构特征的相互变化关系研究。统计分析表明,在外部大气、地表条件以及太阳入射辐射变化不大情况下,云的结构变化与其光谱辐射变化之间总体存在单调相关关系,物理结构变化不大的云廓线之间其光谱辐射的变化也小,反之也成立,即光谱辐射变化小的云廓线之间物理结构变化也小。从而,对于某些内部物理结构特征未知的云,利用与其光谱辐射特性相近的云结构数据可实现自身垂直结构信息的重建。基于光谱辐射相近则云物理结构很可能相近的特点,本文对未知云场的物理结构重建开展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光谱相近原则匹配物理结构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云物理结构的构建,为利用被动遥感数据推测云物理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