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海洋学   2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隆分离了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第一关键酶Rubisco大亚基全长基因(rbcL)。首先应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rbcL大片段DNA序列和大片段cDNA序列,结果表明,获得的2个克隆序列完全相同,该rbcL大片段基因不存在内含子。其次应用基因步移方法分别对rbcL基因的5′上游未知序列和3′下游未知序列进行扩增,在此基础上,将3个片段序列进行拼接,获得了rbcL全长基因序列(NCBI登陆号:DQ813497)。序列全长2124bp,其中编码区序列长1425bp,为单外显子基因,编码474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序列长225bp,转录起始位点为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第47个核苷酸G,在距离转录起始位点-9bp—-48bp的范围内有推测的类似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序列(-10区:TAAAAT、-35区:TTGAAA);3′非翻译区序列长474bp,在距离转译终止密码子TAA下游54—98bp处有一段较长的回文序列,可形成一个22bp的茎结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长石莼(缘管浒苔)rbcL基因偏向使用第三位核苷酸碱基为A和T的密码子。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外低氧区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长江口30°20′N~32°30′N,122°15′E~124°20′E范围海域开展的7次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长江口海域低氧现象的年际、季节变化及其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该海域夏季存在长江口和浙江南部两处低氧区域,低氧现象主要发生在20~50?m水层;低氧海域与非低氧海域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长江口海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分布状况与低氧区的存在与否未能发现相关关系。低氧区是底栖生物生物量的高值区,多毛类是其中最多的底栖生物种类,对低氧环境的耐受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分别通过锌-镉还原法和镉-铜还原法对长江口海域不同盐度水样的NO_3-N进行测定,对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探讨了盐度变化对两种方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经实际数据检验以及测量值和拟合值之间的统计检验分析得出: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在低盐度区域两种方法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为长江口水体NO_3-N的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以解决海上和陆地NO_3-N监测之间的数据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夏初(6月)和秋末(11月)对长江口外海区现场观测资料,用Matlab计算机编程语言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插值网格化,绘制研究海区盐度立体分布图,显示夏初、秋末两季的盐度分布特征。将2004年夏、秋两季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分布与以往观测研究结果对比,可得:(1)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的盐度值主要在5—31之间,冲淡水前缘盐度锋面的盐度值为18—28;盐度值20—28的盐度锋面基本体现该海区羽状锋的特征及变化。(2)夏初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范围明显大于秋末,夏初该海区以冲淡水为主,秋末冲淡水的范围收缩,紧贴沿岸一带。相应地,夏初该海区羽状锋呈倾斜锋面,占据较大的海区;秋末则为垂直锋面,介于122.50°E-122.70°E海区。  相似文献   
5.
Estuarine ecosystem has greatly changed in the recent decades due to anthropogenic perturbation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Change patterns and impact factor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data...  相似文献   
6.
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紫菜养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卫星遥感多种手段相结合,调查了南黄海绿潮早期零星漂浮到大面积暴发的时空变化过程,分析了紫菜养殖工艺对绿潮暴发的影响,估算了南黄海不同紫菜养殖区输入海洋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并探讨了主要海域紫菜养殖面积的增长与绿潮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受紫菜养殖生产工艺的影响,数以千吨的绿潮藻在短期内被刮落集中输入至海洋,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最为直接和充足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其主要来源为竹根沙、蒋家沙和东沙紫菜养殖区。2005年以来,上述3个养殖区的紫菜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是2007年以来南黄海绿潮持续暴发的主要原因。水温是影响绿潮形成的关键环境因素,4~6月份大量被刮落入海的绿潮藻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漂浮和快速生长,并最终形成绿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下悬浮清洁疏浚物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单培养条件下,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起始密度不同,微藻生长状况明显不同。起始密度为0.2×104 cells·mL-1时,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延长,但生长所达到的最大细胞密度较高;起始密度为0.8×104 cells·mL-1时,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缩短,但生长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较低。混合培养条件下,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起始密度不同,导致了微藻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中肋骨条藻与赤潮异弯藻具有明显的种间竞争,赤潮异弯藻是竞争的优胜者,中肋骨条藻受到赤潮异弯藻的抑制,整个实验周期内细胞密度下降都非常明显,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单培养时的细胞密度,而赤潮异弯藻细胞密度并没有明显的减少。在3种不同质量浓度组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质量浓度最高的1 000 mg·L-1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100 和500 mg·L-1质量浓度组,而100 mg·L-1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最高,说明清洁疏浚物质量浓度越高,对海洋微藻抑制影响越为明显,质量浓度越低,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M)和梯度法,对1999-2006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常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影响该海域环境的关键要素,分析了关键要素在表层海域的分布特征,比较了基于不同关键要素得到的过渡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环境的关键要素为硝酸盐氮(NO3-N)、盐度(S)和悬浮物(Z).(2)NO3-N和S要素的分布特征均为舌状平行等值线由长江口内、杭州湾内向外海延伸,在延伸过程中,NO3-N质量浓度不断降低,而S不断升高;Z要素的分布特征为舌状平行等值线由杭州湾向东北海域延伸,在延伸过程中,其质量浓度不断降低.(3)基于NO3-N和S要素确定的过渡区差异较小,过渡区位置和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受长江河口径流、潮流的动力作用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影响显著;基于Z要素确定的过渡区较NO3-N(或S)要素差异较大,其过渡区的位置和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可能受大型海洋工程的影响.由3种关键要素确定的过渡区的差异性表明,在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和管理需求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时,需要结合海区特征对监测方案设计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基础生物资源现状及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长江口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对生物栖息环境的保护措施,2004年对长江口海域的基础生物资源进行4次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5月份有5门39属86种,8月份有6门48属139种,河口锋附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多,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浮游动物5月份为77种,8月份为91种,中小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在河口锋附近水域较高,主要优势种有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等,大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较高的区域位于长江冲淡水以外的海域,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2004年共鉴定底栖生物146种,5月份63种,8月份108种,其中多毛类41种、甲壳类41种、软体动物32种、棘皮动物6种、鱼类21种、其他4种;长江口沿岸的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嵊山岛共鉴定潮间带生物126种,其中5月份86种,8月份71种;鱼卵仔鱼计8目20科30属34种,鱼卵中绝大部分为凤鲚,其数量占95.7%,仔鱼以中华小公鱼出现频次最多。通过年际变化分析表明,长江口门以内区域浮游生物种类明显下降,长江冲淡水区域的生物资源基础饵料生物种类数基本保持稳定,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硅藻比重减少,甲藻增加,长江口区域的潮下带和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口门以内区域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本文以鱼类浮游生物为指示生物,选择1986年、1999年、2007年和2016年4个年份的数据,选取鱼类浮游生物总种类数、底栖鱼种类数、水层鱼种类数、低耐污鱼种类数、高耐污鱼种类数百分比、杂食性鱼种类数百分比、虫食性鱼种类数百分比、肉食性鱼种类数百分比、鱼类取样个体数、天然杂交种种类数百分比等10个评价指标,采用1、3、5赋值法计算4个不同年份的河口生物完整性指数(Estuarine Biotic Integrity Index,EBI),并以此评价近30年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986年、1999年、2007年和2016年4个不同年份的EBI值分别是52、40、36、34,对应的EBI等级分别为"好"、"一般"、"一般-差"、"差"。通过分析EBI年际变化的结果,发现近30年来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现先下降,而后稳定在较低水平的趋势,说明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亟需及时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