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江口扁担沙动力地貌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浅滩不仅为人类提供宝贵湿地资源,而且是调控河势演变的重要因素。研究河口浅滩动力地貌演变规律对航道整治、湿地生态开发及岸堤防护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最近150多年的长江口历史海图资料、实测水深与水文泥沙数据,分析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浅滩—扁担沙动力地貌演变格局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 1860?2016年期间,扁担沙反复历经淤积?冲刷?淤积,浅滩由最初水下阴滩发育出露而形成纺锤状沙体,随后演变为细长扁担状,沙尾切滩成爪状沙体,下扁担沙则伴随爪状缝隙被不断填充而淤长;(2)自1954年洪水到目前,扁担沙?2 m、?5 m等深线包络的面积与体积整体上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88 km2/a和0.81 km2/a,体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106 m3/a和5×106 m3/a;扁担沙浅滩在不同时期冲淤变化不同,其中1998年出现大幅度冲刷,平均冲刷厚度达到1.4 m;(3)扁担沙体积变化和长江入海泥沙的增减无直接联系,但与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4)白茆沙“南强北弱”的河势、南北港分流工程以及东风西沙水库的建立导致扁担沙向北推移。  相似文献   
2.
以多源异构地震灾情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公众涉灾信息数据异构、多维、数据格式差异大、部分数据维度缺失导致的数据无法得到综合利用、决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基于相关灾害信息标准化管理,提出多源异构地震数据的一体化编码和接口技术规范。根据此规范,设计实现了灾情数据的一体化编码管理以及基于开放式接口规范的灾情数据接入,从而实现了灾情数据入库、管理、实时发布的全周期一体化管理。同时,给出了多源异构应急信息大数据资源的统一表达模型,为震后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提升了灾情数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4.
一次全省性强雷暴天气的地闪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9年6月26日浙江出现全省范围的雷暴天气,此次过程中出现的地闪频数是自2006年闪电定位系统建立以来出现最多的一次。利用闪电定位实测资料、加密雨量站雨量实况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这一过程的地闪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闪以负地闪为主,负地闪广泛分布于25~55dBz雷电回波区域内,而正闪多出现在25~35dBz回波中;地闪多出现在回波发展和前进的一侧,且密集分布在回波的梯度最大处,强回波中心处地闪较少出现;在回波开始减弱到中心强度为35dBz左右的区域没有地闪发生。地闪频数与全省过程累积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地闪的出现及其频数的增加意味着影响某地的强对流风暴正在发展或正向本地移来,对于单站来说雨强峰值滞后于地闪频数峰值半个小时以上,对于全省累积降水量则提前1~2h。因此地闪资料可以作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强降水预报的预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了川西高原若尔盖地区1960~2009年共5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利用Yamamoto检验法对突变点进行了真假性检验。结果显示,若尔盖年降水变化包含了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演变特征,目前及今后2~3a内若尔盖年降水呈偏少的趋势;小波变换系数的零点不一定就是突变点,若尔盖年降水小波变化16 a时间尺度的突变点发生在1968、1984、2000、2005年。   相似文献   
6.
大雾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与运营效率的最主要的灾害天气之一。基于2004—2013年浙江省68个气象站大雾观测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高速公路历史灾情数据,开展浙江省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构建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以浙江省大雾出现的频次和持续时间作为大雾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以因大雾导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高速公路封路频次和持续时间作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高速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作为暴露性评价指标。在ArcGIS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终完成浙江省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高风险区路段占全省路段总长的15.13%,主要分布在申嘉湖高速南浔段以及嘉善段、杭州湾环线高速萧山至越城段、杭州绕城西线高速、常台高速上虞至嵊州段、诸永高速诸暨至磐安段、沪昆高速诸暨段以及柯城段。  相似文献   
7.
The mid-channel bars have long been identified as essential landforms in the large rivers of the worl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nnectivity between morphology and flow-sediment dynamics has been intensively emphasized. In this study,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associated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89 to 2014 were used to explore mid-channel bars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 of the Changjiang and their responses to the Three Gorges Dam (TGD), the world’s largest hydr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id-channel bars, respectively, exhibit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in the flood and dry season in pre-TGD period, while mild deposition in flood season and deposition in dry season were found in post-TGD period. As a consequence, mid-channel bars area was characterized by ‘remarkable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pre-TGD period, mild seasonal pattern in post-TGD period’. The obvious shift in seasonal feature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TGD operation in 2003. Specifically, flood duration decrease and sediment load reduction following TGD regulation suppressed the bars growth in flood season. TGD-induced variations in differences between sediment carry capacity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resulted in the bars transformation in dry season. Meanwhile, the change trends of downstream mid-channel bars became weak as their locations’ distance to TGD increases because of the river adjustment and tributaries supplement. Moreover, mid-channel bars in different river patterns presented various change trends with the most remarkable variation being detected in goose-head-shaped river pattern.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iver channel improveme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相似文献   
8.
???????????GPS???и?????????????????沨????????????????????GPS???????е????????м????????????????????GPS???й?????????????????????????????????????????????????????????????????????????1.5????????????????????;????????3?,?????????????????????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9年杭州站辐射观测数据及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Zhejiang WRF ADAS real_time modeling system, ZJWARMS)逐时模拟结果,评估ZJWARMS对地表太阳辐射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取ZJWARMS输出的短波辐射通量、云量、地表温度、比湿等10个气象因子,建立不同天气分型的地表太阳辐射预报(model output statistics, MOS)订正模型。结果表明:ZJWARMS能较好地模拟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特征,其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达0.82,但总体上模拟值较观测值偏大,晴天时误差相对较小,阴雨天时误差明显增大。MOS模型订正后,预报效果明显改进,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由订正前的273.4%下降至46.3%,均方根误差由246.7 W·m-2下降至105.0 W·m-2。MOS模型订正效果在不同月份存在一定差异,8月订正效果最好,订正后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由126.6%下降到26.3%,4月订正效果相对较差,订正后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56.6%。  相似文献   
10.
植被气孔阻抗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单向嵌套NASA/NCAR全球环流模式CAM30的输出结果,模拟1992—1997年不同气候背景下,植被气孔阻抗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地表水循环过程和地面热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代气候条件下,气孔阻抗加倍导致年平均温度增加了033 ℃(193%),降水减少了023 mm/d(24%);在CO2加倍的未来情景下(1)气孔阻抗不变时,平均温度增加了169 ℃(996%),降水增加了083 mm/d(86%),(2)气孔阻抗加倍时,年平均温度增加了202 ℃(119%),降水增加了068 mm/d(71%)。总的看来,气孔阻抗加倍的放大了CO2浓度增加(即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