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液脉动与岩浆涌动的控制机理,是基础地质理论所涉及的两个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当今流行的构造控制机理提出了质疑,其后借助"间歇喷泉"原理和"吹气球"机制,分别对热浪的脉动和岩浆的涌动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3.
黄钇钽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表明,黄钇钽矿需要在温度≥500℃,溶液pH≈4.0-7.5,压力500—1500bar的范围内形成,与褐钇铌矿相比,其形成条件的范围要窄得多。 不同的稀土元素在形成黄钇钽矿时的成矿温度亦不同。钇族稀土成矿温度相对较低且相互接近,铈族稀土的成矿温度比钇族稀土高得多,并随原子序数减小而迅速增高,以致La、Ce、Pr、Nd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难以形成这种结构的矿物,这就是至今在自然界发现的黄钇钽矿均为钇族稀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实验还表明,大量F、P等组分的存在,对黄钇钽矿的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厘定了清江下游主要活动断层的现今几何轨迹结构,并从几何形态、结构特性和现今活动性三方面对其进行自然段划分;进而利用分形分维分析,估算活动断层不同区段轨迹结构的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每一个断层段具有一个特征性的分维值,轨迹结构越复杂,分维值越高,现今活动性越强;其中,仙女山断层带中段分维值最高, D= 1257,而松园坪断层北段最低, D= 1018。结合地震活动分析发现:仙女山断层带是清江下游现今活动最强的活动断裂;仙女山断层带的中小地震活动,具有间歇式 分段振荡迁移的特性;时间上地震活动期为1~5a,相对平静期为10a 左右;空间上地震活动从南段开始,振荡迁移到北段,然后又向中段迁移,目前地震活动似乎正在向中南段边界迁移;并且,中南段断裂轨迹结构比北段复杂,分维值也高,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大,因此,未来仙女山断层带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 Ms= 50 级左右)将主要集中于中南段,而不是北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作者运用地质力学方法、原理并借鉴国际研究动态,涉足侵入接触构造研究获取的部分成果。基本要点包括:(1)侵入接触构造自成系统;(2)可分3种基本型式;(3)是岩体侵位动力和区域构造应力双重作用的结果;(4)控矿构造的多期活动与水压破裂相关;(5)一般所谓外接触带构造,实质为热动力变质构造.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tunnel in layered foundation soil with different saturations. The soil is modeled as layered media, and the circular tunnel lining is modeled as an infinite Flügge cylindrical shell. The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motion equation of the shell, and the wave equation of the soil is solved using the Helmholtz decomposition theorem. A dynamic matrix reflecting the wave vecto...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个体大小对放射性核素125I在其体内的积累与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小个体对125I的浓集能力比大个体强。在贝体各部分组织中,足丝对125I的浓缩因子(约0.5×103-1.5×103)比贝体其余部分高得多,为软体组织的30—200倍,足的200-600倍,贝壳的600—1000倍。足丝的重量虽不及整体湿重的1%,但积累的125I占贝体125I总重量的50%-75%;足丝的浓集团子与贻贝整体湿重(或壳长)呈负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初步探讨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足丝器(Byssalappratus)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着重观察足丝柄部发生器(BSG)的片层结构,揭示小片具有典型的胶原原纤维电镜特征。此外,通过足丝丝部的表面结构观察,发现可用众多的突起来解释足丝表面对放射性碘的强机械吸附作用;利用足丝丝部横切片,计算出其长径约105μm,短径约40μm。  相似文献   
9.
二次Logistic判别分析及其气象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吕纯濂  陈舜华 《气象学报》1986,44(3):299-306
在线性Logistic判别中,各母体的相关结构是相同的,但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很重要的是各母体的相关结构不相同的情况,这样就引出了二次Logistic判别的问题。若变量维数p不太小,如P>4,则在完全Logistic判别中将出现太多的要计算的参数。利用拟牛顿迭代法解出由最大似然估计所得到的关于Logistic参数的超越方程组。并作出华北地区夏季旱涝预报的二次Logistic判别分析,以及北京7月上旬内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不少于2d与少于2d的二次Logistic判别分析的实例。最后,还提出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稀土磷酸盐类矿物的形成条件及矿物中各稀土元素相互置换的可能性和物理化学条件。 实验表明,独居石的形成条件范围很宽,它可在压力70—1000bar、温度>130℃、pH=2—10的范围内形成。磷钇矿的形成条件与独居石相似。在不同的温、压及pH条件下,从La—Tb的磷酸盐呈独居石的结构,而Tb—Lu却突变为磷钇矿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